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母

韵母

五卷。明吕维祺撰。《音韵日月灯》之一。吕氏生平见“音韵日月灯”。吕氏谓字者孳乳增多者也。母之生子必本其父。父一而已,母有七,宫商舌牙之类是也。母有三十六,见溪之类是也。有开有合,分其族氏。有清有浊,辨其世类。有开收之等,以析伯仲。有点画反切,以核形体姓名。有“众”“独”之音,以分子姓世系。基于以上认识遂撰《韵母》一书。该书相当于韵图。它按照等韵学理,以声调为纲,统辖一百零六韵,将韵目标于书眉,注明开合呼及字数,纵列各声纽之字。各纽注以字母及等第,如见一、见三等,下列同小韵之字,顺序排列。字母之旁注明反切,各字之旁标明“众”、“独”、“补”。吕氏云:“‘众’者,一字数音者;‘独’者,独音也;其未查明者则缺之;间有‘补’字,乃沈韵原无而今补出者。”这部书对诗韵及《四声等子》等的分韵定呼,作了某些订正。吕氏云:“沈韵(案指诗韵)既失音等,复混开合,今依《等子》《经世》等书正之。然《等子》亦有讹者,如平声之侵覃盐咸、上声之寝感琰豏、去声之沁勘艳陷、入声之缉合叶洽,本呼如山开摄,而《等子》深咸二摄皆作合摄,以《正韵》《中原雅音》考之,俱宜改作开摄,袁子肩亦有宜作开摄之说。”认为《等子》定侵覃等闭口韵为合摄是“讹”,它们本呼如山开摄,这是吕氏根据后代〔-m〕尾变为〔-n〕尾的事实,否认它们本读为闭口(合摄),反诬《等子》讹误,说明吕氏对古今音变的认识是肤浅的。吕氏谓“声音以《正韵》为主,《正韵》主中原雅音”,因此《日月灯》三书所表现的基本属中原雅音。《韵母》的列字,大体折衷于诗韵与《正韵》之间。分等仍如《等子》的四等,不过它把一、二、三、四等称为开、发、收、闭,其分等主要从声类着眼,称谓仿效邵雍。在《同文铎》所附《图说》中,吕氏附《等子》四图,作为图说的例子,说明旧等韵对吕氏有重要影响。吕氏说:“盖以七音生切,切生字,字复生字,生生不穷,故曰韵母。”所以这部书称为《韵母》。《音韵日月灯》有明崇祯六年(1633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唐韵辑本

    二卷,唐孙愐撰,清黄奭辑。孙愐生平见“唐韵”。黄氏所辑虽不丰,然与《唐韵》残卷比照分析,颇有助于了解《唐韵》梗概也。是编刊入《汉学堂丛书》,有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本。

  • 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进士,官礼部侍郎。词风近于吴文英。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有《疆村语业》。对辑校词籍用力甚

  • 老子道德真经注

    见王弼《老子注》

  • 中庸述义

    二卷。清黄锡庆撰。是书无序例,开卷冠以全旨一篇,大旨专宗《章句》,故以《述义》为名,间或弥补疏漏,还是述之意。如解《中庸》,称中是古圣相传之道统心法,至精至大。孔子恐人不易识,及舍近而求远,所以加一“

  • 净慈寺志

    二十八卷。清释际祥纂辑。净慈寺创建于吴越,至明天启间,住僧大壑,始修寺志十卷。清乾隆初,僧篆玉葺续志,裁去数十页,皆大辂椎轮之作。雍乾之际,屡奉特旨修葺,遂为东南巨刹。全志28卷,卷首谕旨、御制文、御

  • 独吟楼诗

    一卷。清郭步韫撰。郭步韫,生卒年不详,号独吟,湖南湘谭人,鄠县知县郭汪灿之姑母,邵某之妻。此书是《湘潭郭氏闺秀集》中之一,书前有郭润玉所作序言,共收诗七十四首。有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 云门语录

    八卷。明代释圆澄(生卒年不详)撰。圆澄,俗姓夏,字湛然,会稽人。受业于觉明,万历年间来到径山寺居住。著有《宗门》或《问概古录思益》,简注楞严义,说法华义,语涅槃、疏金刚三昧诸书。所撰《云门语录》,亦称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

  • 洛学编

    四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伯,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师事孙奇逢,学术思想渊源于王守仁的心学,后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著述颇多,除本书外

  • 续武经总要

    八卷。明赵本学、俞大猷撰。是书分二部分,前七卷《韬钤内外篇》为赵著;《韬钤续编》一卷为俞著。赵氏是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军事家。倭寇搔扰晋江,其时他已年逾七十,但仍然亲赴各乡指导乡兵训练,“晨入暮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