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谱约观

韵谱约观

一卷。清李茂林撰。茂林字竹友,陕西富平人。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书前有潘德隽序,书后有李氏识语,云:“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切韵指掌》,以示翻切之学。乃后人率求简易,不惟舌齿任呼,且并旧韵而乱其部居,考古者将何所折衷哉!近有顾宁人《音学五书》,丝分缕析,正其错讹,安溪李文贞称其博大精深,前此未有,大有功于三代之文者也。兹因承其说而考之《指掌》,并为十摄,内分十部,又寻翻切之学,总门法于歌括,名曰《韵谱约观》。”可知是书乃欲表现古韵的韵图,取舍于顾氏古韵十部及等韵十六摄之间。李氏在《凡例》中说:“等韵十六摄,从今韵也;宁人十部,考古音也。兹订为十摄,同摄者不必同部,如东冬江庚青蒸之类;同部者不必同摄,如歌麻之类。本等韵而参宁人,欲古今不相悖也。”其所分十摄为:(一)通摄:并入梗曾江三摄,分开口呼、合口呼两图。李氏并梗曾入通摄,主要是依据等韵,“等韵谓梗曾二摄与通随,是三部可并一摄”。并江于通则据古音,谓江摄字的谐声偏旁多通东冬韵,故可并于通。(二)宕摄:独立,包括开合两图。(三)臻摄:并入深咸二摄,理由是“今闭口莫辨”。本摄包括开口合口两图。(四)山摄:包括开合两图。(五)止摄:并入蟹摄,因为“古音支微齐佳灰一部,谓皆齐齿音也”。包括开合两图。(六)果摄:独立,因为“古音歌麻一部”。包括开合二图。(七)假摄:独立。别麻于歌。单独一韵,仅一图。(八)遇摄:独立。“仍以鱼虞为独韵”。(九)效摄:独立,“古音萧肴豪尤一部,亦谓合口音也,今实读作开口音”。独韵,一图。(十)流摄:独韵,一图。李氏所分十摄,折衷于古韵、等韵及时音之间,故往往进退失据,从今从古俱有不当之处。李氏列图形式大体依从《切韵指南》,采用三十六字母而分列二十三行,与《切韵指南》相同。分开合口及独韵等,与《指掌图》相似。每图分别四栏,分列四等之字。一栏之内,再列平上去入四声的代表字。入声字绝大部分配阳声韵,但阴声韵中的见纽字,也以一入声字相配,其他纽字则不列。李氏把门法编为新的歌诀,内容与真空等人的歌诀大同小异,李氏说:“等韵旧法,精妙至矣。特以门繁歌多,学之者每惮其难。兹为约订,另为歌诀,虽涉鄙俚,只求省便,识者详之。”是书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柘轩集

    四卷。明凌云翰撰。凌云翰,字彦翀,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十九年(1359)举浙江乡试。除平江路(今江苏苏州)学正,不赴。洪武十四年(1381),以荐授四川成都教授。因贡举乏人,谪南荒

  • 春晖堂丛书

    十二种,三十七卷。清徐渭仁编辑。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国子生出身,善画山水花卉及竹,工于汉隶,收藏甚富。《春晖堂丛书》于道光咸丰间陆续刊成,兵燹后原版阙坏,复由渭仁之子徐允临补

  • 济宁直隶州续志

    四卷。清卢朝安纂修。卢朝安,字延祚,广东新会人,监生。咸丰六年(1856)任济宁州知州。卢朝安任知州后,以州志自明迄清虽已数修,然均残缺不完,而道光县令徐宗乾所纂志乘十卷亦未付梓,因取徐稿,续增四卷,

  • 素行室经说

    二卷。清末杨誉龙撰。誉龙字云成。浙江钱塘(今浙江省余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生。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而不依经书次序。如“公追戎于

  • 元风雅前集

    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前集十二卷系元傅习采集,孙存吾为之编次;后集十二卷,系孙存吾所续辑。傅习,字说卿,江西清江人。生卒年不详。孙存吾,字如山,庐陵(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儒学正。前集首列刘

  • 澹然集

    五卷。明陈敬宗(1377-1459)撰。敬宗,字光世,号澹然居士、休乐老人,浙江慈溪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入史馆,改翰林侍读,参与修《永乐大典》。宣德中,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

  • 选声集

    三卷。附《词韵简》一卷。清吴绮(1619-1694)撰。吴绮生平详见《岭南风物纪》(辞目)。本集共三卷,其中小令、中调、长调各一卷。所录皆五代、宋人之词,标举平仄以为式。其字旁加方框者皆可平可仄之字,

  • 春秋钩玄

    四卷。石光霁(生卒不详)撰。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石光霁为经学家张以宁弟子,洪武中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擢《春秋》博士。张以宁曾作《春秋胡传辨疑》(已佚),尝谓“唐陆淳氏合啖赵

  • 古括遗芳

    四卷。旧本题南山郑宣辑,未著其时代,亦无序跋。据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间,则为明人。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仅抄撮志乘而成,未博考诸集。其考证亦多讹陋,如:

  • 老子口义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