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僧传

高僧传

十四卷。梁代释慧皎(497-554)撰。慧皎,俗姓氏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博通内外学。对佛教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过宏普寺,有丰富的藏书,当时有的藏书家在梁元帝萧绎任江州刺史时,曾到慧皎处“搜聚篇翰”。他对宝唱的《名僧传》感到不足,认为“自前代所撰,名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高僧传》序录)。他最大贡献是综合前人有关高僧的传记,创造性地加以分类和编辑,编成《高僧传》,所收僧人比《名僧传》更为严谨。《高僧传》一书,在体例上分译经(三卷)、义解(五卷)、神异(二卷)、习禅和明律(共一卷)、忘身和诵经(共一卷)、兴福和经师及唱导(共一卷)、序录(一卷)十科。为总传体佛书。在内容上,记录了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到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魏、吴、晋、宋、齐、北魏、姚秦九个朝代中的高僧事迹。正传列有二百五十七人,附见有二百七十四人。前八科都有论有赞,末两科纂辑在后,有论无赞。有论中概括了前序和后议,阐明一科的主旨和源流,对突出的人物给予评价;同时也表达作者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佛教发展的情况。序录中有序言和全部目录,末附有学者王曼颖与作者的书札及作者的答书。慧皎写作态度一丝不苟,“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检杂录数十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次故老,广访贤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序录》。所引用之书不下数百种,上千卷之多。所写人物栩栩如生。各具特点。表现出后汉至梁初佛教的风貌和思想的演变及佛教对社会的影响。《高僧传》是中国佛教书籍丛林中的一部要籍。它的优点很多,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佛教本身。概括起来主要优点是:第一,首创“高僧”名,亦开《高僧传》。把他认为的品德高尚,学识优长的僧人,一一载入此书。这就避免了过去僧传的缺欠,即:有的偏叙一类,所涉不广;有的仅举一方,记录不全;有的记事缺略,繁简不一;有的只录名僧,高蹈之士多有遗削。也避免了虽有名而无真才实学,虽有真才实学但每每因不随俗俯仰而世无名所造成的失实情况。其所提“高僧”作为僧人是否入选传记的标准尺度,为后来僧传作者所效仿。由高僧而传述出的遗弃名利“高隐者”的形象,尤在佛教界影响既深且远。第二,众僧合传,十科分法,为后来总传体例的僧传编写树立了典范。第三、传中所记中印文化交流,中亚的历史地理情况,提供了中西交通史上的宝贵资料。有关南北朝历史,也可互相参证,补正史之不足。第四,本传文字典雅流畅,在六朝作品中也属上乘,受到学界广泛好评。王曼颖在致慧皎书中说此书堪称“不刊之笔。属辞比事,不文不质”。费长房在《历代三宝记》卷十一中说:此书“为时所轨”。道宣在《续高僧传·慧皎传》中说:“文义明约,即世崇重”。第五,此传不仅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研究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史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缺点主要是有以下二点,一是、传中个别地方不够精确,如鸠摩罗什的卒年就是一例。二是有关各家学说,虽提到,但失之太略,没有把内容或论点扼要记录下来。至于北朝及梁代入传僧人不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条件所致。南北分裂故北朝资料难于掌握。梁代虽佛教发达,但本书传时间截止天监十八年,又有生存者不录的原则,加之,梁代真正潜修的高僧并不多。现常见版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高僧传合集》,合集收载了《高僧传》全文。另有十卷本。

猜你喜欢

  • 大明英宗皇帝御制集

    四卷。明朱祁镇(1427-1464)撰。朱祁镇为宣宗长子。公元1435-公元1449年、公元1457-公元1464年在位,建元正统、天顺。英宗出生四个月时,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时承永乐

  • 无弦琴谱

    二卷。元仇远(1247-?)撰。仇远字近仁(或作仁父),号山村民,一号华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咸淳年间就有诗名,与白珽并称“仇白”。元初隐居于钱塘。后出为镇江路学正。大德八年(1304)任溧

  • 代数学

    十三卷。英国棣么甘(详见《数学理》)撰,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英国伟烈亚力(详见《几何原本》)合译。《代数学》译自棣么甘1835年著的《代数初步》一书,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上属初等代数范围,但对

  • 启颜录

    十卷。隋侯白(详见《旌异记》)撰。见《旧唐志》丙部小说家类,《新唐志》同。《启颜录》是继晋邯郸淳的《笑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笑话集。内容大多取材于子、史旧籍,还记自己的言行。事多浮浅,语言粗俗,玩笑太

  • 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十一卷,序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撝约,号(xùn,同巽)轩,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乾隆辛卯(1771)进士,官翰林检讨。著述很多,有《大戴礼记补注》、《经

  • 读史兵略续编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 四书条辨

    六卷。清袁秉亮编辑。秉亮字柳溪,江苏武进(今同)人。是书首有秉亮自序,称“凡遇注说,互有异同,以及考证之后先错出者,则摘录之,以备采择,间出己意,折衷一说”。书中就一章一节一句至一二字,反复辨解,大都

  • 禹贡指掌

    一卷。清关涵撰。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还兼采吴棫、吕祖谦、黄度、林之奇、陈经、胡士行、陈大猷、金履祥、吴澄、陈砾、董鼎、薛季宣、黄镇成、陈师凯、傅寅、程大昌诸家之说,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互相

  • 御定道德经注

    见福临《御注道德经》

  • 改定崔氏易林

    四卷。清牟庭撰。庭原名廷相,字陌人,号默人,山东栖霞人,乾隆优贡生。著有《雪泥书屋杂志》。《崔氏易林》旧题作西汉焦赣撰。牟氏据《后汉书·儒林传》等资料,考定《易林》乃崔篆所撰。另《易林》卷首有费直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