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断定其为先秦以前的作品。关于《鬻子》一书的作者,《汉书·艺文志》称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这同贾谊《新书·修政语》下篇所记文王、武王、成王请教过鬻子的那段记载完全符合。可是,这些记载却与《史记·楚世家》中“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熊子事文王,早卒”。“楚熊通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相矛盾。鬻熊的生存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鬻子》一书中的思想内容十分精湛,其主张宇宙万物是不停地运转,万事万物生长死亡,互相衔接,层出不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汉书·艺文志》将《鬻子》列为道家著作,大概当时学者看到《鬻子》中关于宇宙观的论点,在某些地方有同《老子》一书中的观点相似,而将他并入道家,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关于《鬻子》的版本,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十二子本,子汇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明自得轩刻杨慎评本,即诸子褒异本,明嘉靖甲辰刊五子本,道藏本二卷,《四库全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