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干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读音:Shān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郑通志·氏族略》亦载,其注云:“古‘删’字。”《姓纂》云:“人姓。”未详其源。
读音:Báimù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 (“白木”汉意为“高山”; 白木普,即“山氏族”),或以代姓。后改单姓“山”、“沙”。“山”,乃“白木”之汉意; “沙”则谐“山”之近似音而为。见《
读音:Xī【综】 亦作喜氏(91)。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Sàkèqí【综】清正蓝旗满洲前锋七哥之妻为萨克齐氏(260)。
读音:Liú【源】 见《新编千家姓》(73)。彝(130)、苗、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江苏武进(314)、广东化州(315)、渐江余姚(389)、海南、新疆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
读音:Yīmù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籍无考(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原籍无考。
读音:Hébùqìtè【综】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巴牙克散之妻为何布气特氏(260)。
读音:Hǎiniè【源】 彝族姓(375)。
读音:omǔ【源】 彝族姓。属即姑家支(375)。
读音:Guì【源】 ①颛顼帝之裔陆终之后,见《风俗通》(6,9,11,15,60)。 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有贵姓(60,62)。 ③元顺帝赐朵余定班之子拜住为贵姓,世称贵状元,近代贵姓应出于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