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乙旃

乙旃

读音:yǐ zhān

【源】 ①北魏时高车部(即铁勒,汉时称丁零)有十二姓,其第三姓为乙旃氏(27,60,70)。②鲜卑人姓。北魏献帝以叔父之后为乙旃氏(7,9,12,21)。【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乙旃氏为叔孙氏(9,12,17)。【人】 乙旃音埿,东晋十六国时西秦大单于乞伏国仁之左丞相(7,21,27)。乙旃达宫,北魏恭帝时人,蠕蠕族,见《周书》(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出自鲜卑之拓跋姓。郑樵注云:“后魏《官氏志》:献帝命叔父之裔为乙旃氏。是为十姓。见《长孙氏谱》; 孝文改为叔孙。”② 《姓氏考略》注云: “高车十二姓三曰乙旃氏。”

西秦有乙旃音埿,乞伏国仁之将,又为左相。

猜你喜欢

  • 颜盏

    读音:yán zhǎn女真姓,望出陇西。

  • 多羅噶納

    读音:Duōluógánà【综】 元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妣多罗噶纳氏封王夫人(24)。

  • 張包

    读音:Zhāngbāo【综】 现代罕见姓。系由张、包两单姓所合成。今江苏无锡有此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南京有此姓。”未道其详。

  • 玉爾庫

    读音:Yùěrkù【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尼玛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póu【源】 ①汉时已有裒氏,见汉《叔孙敖碑》(60,62)。②北魏时改达勃氏为裒氏,见《魏书·官氏志》(7,11,60,62)。一说,改为褒。古时裒、褒相通(70)。③五代时宁都人裒愉,本姓哀

  • 阿史德

    读音:ā shǐ dé【源】 突厥人姓。其先为突厥始善(一作如善)可汗之裔,别号阿史德氏(6,12,60)。【人】 阿史德览,唐时右武卫大将军(21,242)。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郑通志·氏

  • 读音:o/Aw,Au【源】 ①匈奴有奥鞑王,奥姓出此(60,62)。 ②或为奥屯氏、奥鲁氏所改(60,62)。【布】 内蒙古乌审旗(369),台湾屏东、宜兰、台北(64,68,261)

  • 吉曲

    读音:Jíqū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胡沙

    读音:hú shā【源】 金时女真人姓(21,60,62)。【人】 胡沙补,金时完颜部人,太祖时将(21)。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金姓。”《金史》有胡沙·补,完颜部人;

  • 甪里

    读音:lù lǐ【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者,本与周同姓(姓姬),名术,泰伯之后。在洞庭西山居,故以自号,子孙遂以为氏。或作甪氏,见《苏州府志》(21)。一说,先生为轵(古城在今河南济源南)人,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