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伊耆

伊耆

读音:yī qí

【源】 ①即伊祁氏,古帝尧之号也,其后因以为氏(7,11)。②伊耆为古帝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作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见《周礼·秋官伊耆氏郑注》(60,62)。【望】 平阳(17)。【人】 伊耆苟,一作伊祁苟(11),北魏孝文时怀州民,自称尧之后裔,聚众于重山,后为洛州刺史讨灭(7,17)。伊耆玄解,一作伊祁玄解(11),唐时处士(11,17)。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文大字典》 注引 《竹书纪年》 云:“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其引《路史·三皇纪》亦云: “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 此当出自姜姓。② 《辞源》 注云:“复姓,相传为帝尧之后。亦作 ‘伊祈’、‘伊祁’。”③或以命官,以官名氏。《姓氏考略》注云: “《周礼·秋官》 ‘伊耆氏’ (郑注): ‘伊耆’,古王者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北魏孝文帝时有伊耆苟。

猜你喜欢

  • 读音:pí【源】 见《万姓统谱》(15)。 【人】 椑强、汉时人,见《印薮》(15,21,24,62)。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椑强、椑朗。

  • 吉别

    读音:Jíbié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mào【源】见《万姓统谱》(15,21)。【布】湖北武汉(91)、山西赵城(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懋国辅,明时内丘人,任山西参将(21,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

  • 读音:Qiǎn【源】 谴氏出自辽东,见《姓苑》(7,62)。或以获谴而得氏,如辜氏、救氏、赦氏之类(60)。【望】 雁门(17,418)。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注引 《姓苑》云

  • 畢拉喇

    读音:Bìlālǎ【综】 清宗室觉罗和章之妻为毕拉喇氏(260)。

  • 读音:Zhèng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 介山

    读音:jiè shān【源】 春秋时晋国贤人介子推亦曰介山子推,见《大戴礼》,又作介山子然,见《史记》,介山氏出此(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介之推亦曰介山子推

  • 读音:Pèi/Pey【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烏顏齊

    读音:Wūyán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喇达呼里(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呼达里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悅力

    读音:Yuèlì【综】 代北复姓,后改为悦氏(7,21,27,60)。北魏太宗神瑞元年遣谒者悦力延抚慰蠕蠕(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