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Rǎn

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族名为姓氏,汉时西南夷有冉族,居于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三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文王子季载,封于冉,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四是相传为高辛氏(即帝喾)之后。

冉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境内。春秋时,孔子就有五名冉姓弟子。历秦汉,冉姓逐渐由山东播迁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唐末五代时期,有重庆冉姓播迁至贵州。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迁于今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明末的湖广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迁于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北、河南、山东的冉姓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如今,冉姓尤以四川、重庆两地为多。

冉姓历史人物有冉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术,曾为季氏宰。冉耕,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为人正派,以德行著称,后得恶疾而早逝。冉瞻,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有勇有谋,骁猛善战,以战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一位。


【源】 ①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6,12,17,60)。②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6,12,17,60)。③系自姬姓。周文王之第10子季载,武王母弟也,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17,60)。一说,周文王之子聃季载封于聃,子孙以国为氏,后人去耳为冉氏(7,17)。④唐时四川夔州、开州土著多此姓,皆冉䮾种(7,60)。冉䮾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族仍有此姓(175,387)。【变】 亦作聃(7,17)、染(62)、��、��、��(17)。【望】 东鲁(17,418),武陵(21)。【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四川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49%。贵州、河北等省也多此姓。上述三省冉姓约占全国汉姓冉姓人口79%。【人】 冉雍,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阜平、固安,山东之平度、昌乐、平邑、淄博,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高辛氏之后。” “高辛”,相传为上古帝喾之号,乃黄帝曾孙,帝尧之父。②又云: “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③ 《姓氏考略》 注云: “周文王子季载封於冉,以地为氏。” ④又据 《汉书·颜注》云: “今夔州、 开州首领多冉姓, 皆冉、 ��种。” (按:“冉��”,《中国姓氏大全》、 《姓氏词典》 皆引作 “冉”。 以 “” 为是。 “��”, 类推简化作“��”, 《康熙字典》音lóng, 又音péng。“”音máng, 古代少数民族名。《姓氏考略》误。) 此以族为氏。古夔州在今四川之奉节; 开州,即今四川之开县。或称,此之“” 种,即土家族冉姓之先。明田汝成《行边纪闻·蛮族·冉家》: “冉家,邛、筰冉氏之裔,今酉阳、乌罗部落之长名冉姓者,一曰冉家蛮,诟之曰南客子。其族散处沼河、佑溪、务川之间。” 又,以族、以国,《汉语大字典》 皆音nán; 以姓,则音rǎn。⑤或称:与染氏同。《中文大字典》 注“” 云: “姓也。或作‘染’。”

春秋时鲁有冉求,孔子弟子; 唐代有冉安昌,招抚使; 宋代有冉宗闵、冉夔,登进士第。

猜你喜欢

  • 索徹哩

    读音:Suǒch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喇(23,63,180,260)。【变】 ①亦作〔索彻里〕(180)、〔索彻理〕(260)。②清镶红旗满洲马甲希尔泰之妻为索绰理氏(260),〔索绰理

  • 帝

    读音:Dìchóu【源】 见《风俗通》(1)。

  • 拉雲起

    读音:Lāyúnqǐ怒族姓氏。今云南碧江一带有分布。《中国人的姓名·怒族》收载。传说为茂英冲之后,原意为“虎”,当指虎为图腾的氏族,后或以为姓。未详其他。

  • 读音:Lǚ吕姓来源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炎帝后裔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吕国被蔡国所灭,子孙以原国名为姓。二是出自魏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犨之子——

  • 狐丘

    读音:hú qiū【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狐丘林之后,见《世本》(4,6,12,60)。 ②春秋时郑大夫狐丘封人(即壶丘封人)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12,17,60)。【变】 即壶氏(4,60)。

  • 读音:Jiǎng/Jeang,Jyang【综】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 薩木坦

    读音:Sàmùtǎ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史·列传》有沙札该,即姓此氏。

  • 也先

    读音:Yěxiān【源】 非汉族姓,见《姓乛》(17,62)。一说,明时北方瓦剌部可汗也先之后(91)。【变】 一作〔野仙〕(17,62)。【人】 野仙普化,曾任四川廉访使,见《元史》(17,62)。

  • 餘不

    读音:Yúbù【源】系自姒姓。越王支庶居乌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之古菰城)之馀不乡,后因氏,见《姓苑》(17,62,63)。《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卜領勤多禮伯台

    读音:Bǔlǐngqínduōlǐbótái【综】 元时蒙古人姓(57,6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布朗吉尔都尔伯特〕(24,63)。【人】 月鲁帖木儿(一作伊鲁特穆儿),卜领勤多礼伯台氏,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