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读音:Gǔlán鄂伦春族姓氏。或译作 “古拉依尔”,原意为公狍子。本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单姓“古”、“关”,盖取其“古兰”之首音谐“古” (或“关”) 而得。
读音:Yī《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Jiélièyí【综】 元时人姓。哈剌不花,蒙古杰烈宜氏,累官台州路达鲁花赤,后迁徽州路达鲁花赤(399)。
读音:zōng yí【源】 飂叔安之后,董父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见《左传》(12,15,60)。【变】 ①一作〔融夷〕(4,9,11,17)。②后改为鬷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Gāoyáng【源】 ①古帝高阳氏颛顼之后,以号为氏(12,17,60)。②高阳,春秋时宋国邑(故城在今河南杞县西),食邑者以为氏(11)。【望】 济阳(17,60,418)。【人】 高阳魁,古
读音:Z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91)、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
读音:tóng匈奴大当户有铜姓。(见《汉书·電光传》)
读音:Xīnyuán历史上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文大字典》亦收载,其注云: “复姓,即 ‘新垣’。《战国策》 魏将辛垣衍;《资治通鉴》 作 ‘新垣衍’。”参见“新垣”条。
读音:Rǎo【源】 ①绕角,春秋时郑地,鲁成公六年,晋楚遇于绕角(故城在今河南鲁山东南)是也。绕后灭于楚,为楚大夫采邑,后因氏,见《姓考》(17,60)。②秦大夫绕朝之后(6,12,17)。【望】 京
读音:Sōng【源】 见《广韵》(11,63,80)。【变】 一作〔〕(17)。【望】 河南(17,418)。《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汉语大字典》亦收, 其引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