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à

【源】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1,6,7,12,17)。②唐初有粟末靺鞨,为高丽别种,姓舍利,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即渤海王,始称大氏。大者,女真人语尊长之称(7,24,60)。清时满洲八旗有赫舍利氏,或为大氏之裔(71)。【望】 东莱(17,418)。【布】 浙江余姚(389)、河南洛宁(294)、江苏武进(314)、新疆呼图壁(342)、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大挠,相传黄帝命其始作甲子,见刘恕《外纪》(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临汾、安徽之界首、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大庭氏之后。”大庭,古天子之号,或谓炎帝时诸侯,或谓即神农氏,其后有大氏。②又云: “大填、大山稽,并黄帝师; 大款为颛帝师”,皆为大姓之先。③又引《礼记》云: “大连,东夷之子。” 则此之大氏出自东夷之族。④ 《续通志·氏族略》 注云: “高丽别种渤海王大乞乞仲象”,唐武后时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分王高丽故地,后其子荣祚,中宗封为渤海郡王,是粟末靺鞨之姓大氏,在唐初已然。唐初粟末靺鞨臣属于高丽, 李破高丽, 粟末保东牟山, 后为渤海王, 姓大氏; 辽南府宰相大康。又,中京留守大公鼎,皆渤海人。《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则称: 靺鞨人的姓。据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 “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 如: 渤海国王大祚荣,之后又有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等等。有人据此认这“”是单姓,其实恐怕是误解,这“”字可能是其名的第一个音节。⑤清代满族姓大佳氏改为单字姓“”。

一音tài。

唐有大明; 金有大兴国; 明有大有。

猜你喜欢

  • 舒蓼

    读音:shū liǎo【源】 舒蓼,周时偃姓小国,古帝皋陶之后,与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统称群舒,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舒蓼,在楚东部光州(故治在今河南潢川)(4,12,15,17)。历

  • 读音:Chán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谗’。《路史》: ‘宋微子后。’ 按: 《左传》 ‘宋皇瑗之子麋夺其兄酁般田以与田芮’,酁般名般,食邑於酁,是以地为氏。”般乃宋

  • 淳于

    读音:Chún yú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国家被灭亡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一带。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

  • 卑梁

    读音:bēi liáng【源】 卑梁,春秋时楚国边境之邑,与吴国接境,后以邑为氏(21,60,87)。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楚国边邑,后以为氏。” 《史记·吴世家》载:

  • 读音:juàn【音】 卷氏有Juàn、Quán二音,且源出不同,宜分两姓。参见卷(Quán)姓。【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卷氏,见《潜夫论》(60,62)。 ②本圈氏,因避仇去□为卷氏,见《

  • 读音:Tú【源】 ①见《直音》(21)。佛图氏之后,改为图氏,见《字典拾遗》(62)。②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图尔佳氏、图佳氏后均有改姓图者(174,180)。【布】 山西阳城(309)、新疆哈密(6

  • 少西

    读音:shào xī【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公子夏之后,别为少西氏,见《路史》(4,7,24,60)。一说,陈宣公之子少西之后,见《姓考》(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 颛玉

    读音:zhuān yù帝高阳氏也,黄帝之孙。(见《万姓统谱》)

  • 读音:ér【源】 春秋时宋大夫耏班之后(7,12,17,60)。【望】 睢阳(17,60,418)。【人】 耏跖,汉时芒侯(7,21)。耏纯,明时归州人,正德中任绥德州判官(21,24)。罕见姓氏。《

  • 读音:Hū【源】 见《康熙字典》(60,80)。或以河名为氏,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泰戏山(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康熙字典》亦收。《山海经》载: “大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