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纪人伐夷,即此夷也(4)。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为周时畿内邑),即城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其后以邑为氏(12,17,60)。⑤春秋时邾娄之后,见《路史》(17)。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116)。【望】 城阳(60,418)。【布】 上海(92)、嘉定(351)、江苏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四川(59)、台湾彰化(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夷射姑,春秋时邾国大夫(21)。夷福,明时甘肃静宁人,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䢵 (按: 或作 ‘妘’) 姓, 春秋夷,诡诸之裔,子孙以国为氏。”诡诸之夷,古国名,杜预注云: “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③又注: “逸民夷逸。”夷逸,周代隐士。④又注: “齐大夫夷仲年之后。”此当系出姜氏。⑤又注: “邾大夫夷射姑 (之后)。”且称:“夷氏有四: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 又: 逸民夷逸、齐大夫夷仲年、邾大夫夷射姑之后,皆以名字为氏。”

《姓氏词典》称:“以采邑为姓氏 (据 《姓苑》)。夷,周畿内邑,即城父,为周大夫诡诸采邑,后被晋国侵占,夷诡诸后代有夷逸。” 与郑樵所注不同,且有乖於史。不从。

《中国姓氏大全》称: “夷,周代诡诸的采邑,在今安徽亳 (音bó) 县东南。”误。

战国时有夷之,治墨家之学; 汉代有夷长公; 明代有夷福,福州卫指挥。

猜你喜欢

  • 读音:jùn【源】 ①陖翟,隗姓国,见《穆天子传注》(60,62)。或以国为氏。②陖,亭名,故地在冯翊(故治在今陕西大荔),是陖以地为姓(60,62)。【布】 大陆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

  • 读音:zhì【源】 ①黄帝之子少昊(嫘祖所生)之裔封于雉(故城在今河南南召南),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2)。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雉,因氏,见《姓考》(17,62)。③系自子姓,殷后有雉氏(1

  • 读音:fá【源】 ①必有战伐之功,因以为氏(60,62)。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六十之妻为伐氏(260)。【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台湾苗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 都訥亨

    读音:Dūnàhēng【综】鄂伦春族姓。属毕拉尔氏族,原居瑗珲以下至逊河、牛满河流域(190)。

  • 金曲

    读音:Jīnqǔ【综】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四川美姑、布拖等地均有此姓(375)。

  • 索朗

    读音:Suǒlǎng【综】 藏族姓。浙江余姚有此姓(389)。现行罕见复姓。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此姓系余姚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拜尚

    读音:Bàishàng【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护军穆寨之妻为拜尚氏(260)。

  • 子臧

    读音:zǐ zā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曹国公子欣时,字子臧,逊国于负刍,子孙以王父字为氏(7,12,17,21,60)。②春秋时郑国公子臧之后,见《姓源》(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 理塔哩

    读音:Lǐtǎl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李塔理〕(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鄂囉

    读音:È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变作〔鄂罗〕(260)。又,清驻防吉林正黄旗、正白旗、驻防索伦黄旗、驻防黑龙江正黄旗中均有鄂罗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