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
【源】 见《姓苑》(15,21,24)。 【布】河北乐亭(334)、山西汾阳(278)、台湾南投(64,68,261)、北京、宁夏中宁等地均有此姓。 【人】存光孙,宋时四川富顺人,宝祐年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云南之景谷、泸水、通海,四川之长寿等地有分布。汉、傈僳、哈尼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
宋代有存光孙,富顺人,宝祐进士。
【源】 见《姓苑》(15,21,24)。 【布】河北乐亭(334)、山西汾阳(278)、台湾南投(64,68,261)、北京、宁夏中宁等地均有此姓。 【人】存光孙,宋时四川富顺人,宝祐年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云南之景谷、泸水、通海,四川之长寿等地有分布。汉、傈僳、哈尼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
宋代有存光孙,富顺人,宝祐进士。
读音:Dǒnɡzhān【综】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花色之妻为董詹氏(260)。
读音:Huánggǔtái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归化城(即今乌兰浩特)、土默特及喀剌沁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wū wán乌桓有乌桓山、乌丸川。(见《读史方舆纪要》)后魏王神念父同为护乌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见《元和姓纂》)后周王德、王轨皆赐姓乌丸氏。(见《周书》)
读音:Bōjué珞巴族姓氏。出自米古巴部落。本氏族名,或以代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Chānglǐ【综】 西夏有昌里马乞,见《宋史》(54)。
读音:dǎi【音】 歹原音遏(È),后误读Dǎi(80)。【源】 云南夷人姓(60)。【布】 清时云南、山东(60,63),今河南洛宁(294)、新郑,贵州丹寨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
读音:gōng wǎng【源】 春秋时鲁国有公罔氏(21)。【人】 公罔之裘,春秋时孔子弟子(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仲尼时鲁有公罔氏。” 以鲁人字
读音:Lǎyáo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原意为“骨头”。汉姓为“王”,乃是对阿昌化了的汉族王姓之称。对阿昌本族之王姓则称“喇纳”(意为“黑”),见《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读音:Ād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J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