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ā

【音】 亦音其它之它(Tā)(62)。【源】 ①春秋时楚平王之孙田公它成,见《世本》,当为它氏之始(4,60)。②苗族姓。【布】 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台湾台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它嚣,战国时人,见《荀子》(11,21)。它师,汉时人,见《姓苑》(62)。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雷学淇校辑 《世本·氏姓》 云: “它氏。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它氏。此当系出芈姓。又,《説文·它部》: “它、蟲也。”徐鉉注: “今俗作 ‘食遮’ 切(音shé)。” 《玉篇》: “它、蛇也。”它、蛇為古今字。今“”,音tā,亦姓。

猜你喜欢

  • 读音:Duō【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

  • 读音:Yīn【源】 ①古帝阴康氏之后,见《风俗通》(1,6,7,12,15)。②虞夏时有阴国。商时阴长生有诗云:惟予之先,佐命唐虞。所指即阴国,见《姓考》(17)。以国为氏。③阴,周时采邑(故城在今河

  • 伍趙

    读音:Wǔzhào【综】 伍姓入赘姓赵,承两家,湖南湘潭有此姓(63)。

  • 高護

    读音:Gāohù【源】 代北姓,见《魏氏补证》(27)。【变】 后改为李氏(27)。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后改为李氏,《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变夷》收载,未详其他。

  • 野律

    读音:yě lǜ【综】 唐时党项部姓,见《唐书》(60,62)。《宋书》作〔野乱〕(54)。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据《唐书》注云: “党项以姓别为部落,有野律氏。”

  • 吐崩

    读音:Tǔbē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161)。

  • 達勃

    读音:Dábó【源】 代北姓(60)。即达步,亦即达薄干之省译,为高车人之姓(70)。【变】 后改为褒氏,又有改为裒氏(6,7,17,27,60)。古时褒、裒相通(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

  • 读音:Ā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运城、朔州等地有分布,武清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此姓不是“廠”字的简化,故不读chǎng;又,今廠既简化为 “厂”,

  • 读音:róu【源】 ①柔仆之国,帝俊之生,见《山海经》。俊,古夋字,帝喾名夋,柔姓本此(60,62)。亦见《姓苑》(15,21)。②西夏人姓(24)。 【布】 山西临县(62)、汾阳(278)、代县(

  • 读音:tuán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