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An

安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古代安息国人或安国人来中国留居者,以安为姓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三是少数民族姓氏。后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安息国的安姓入居中原,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姓南迁。唐朝安禄山叛乱被镇压后,安禄山一支安姓分逃于各地。宋元时期,安姓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浙江等地。清代安姓入台湾,进而徙居于新加坡等国家。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安徽、河南三省为多。

安姓历史人物有安世高,东汉佛经翻译家,安息国太子。其出家学佛,致力于佛经翻译。安禄山,唐叛将。本姓康,随母改嫁后改姓安。骁勇善战,通九蕃语。先讨好谄媚于杨贵妃,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谋反,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后为其子庆绪所杀。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善骑射,安禄山叛乱称帝时,封晋王,后杀父自立为帝,后为史思明所杀。

安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九位。


【源】 ①古帝皋陶封于安(故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②汉时西域安息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布哈拉地区)遣王子世高入中国,居洛阳,遂留中国,以国为氏。晋魏间迁安定,后徙辽东姑臧,又徙武威,隋时居凉州(6,7,12,17,27)。又,相传黄帝之子昌意之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故系出姬姓(7,27,60)。此说系伪托。③河南安氏,系北魏时安迟氏所改,见《魏书·官氏志》(7,60,70,242)。今本无此条,疑安迟为安息之异译(70)。④柳城安氏,源出突厥胡,本姓康,唐时有名轧荦山者,其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师,轧荦山随母嫁虏将安延偃,唐开元初延偃携其归国,轧荦山遂冒姓安,名禄山,后为唐河东节度使,叛唐潜称燕(60,242)。⑤唐时回鹘人有安姓(242)。⑥唐末五代时沙陀人有安姓,见《旧五代史》(242)。⑦五代十国时后唐吐谷浑人有安氏,见《新五代史》(242)。⑧唐时奚人有安氏,见《通鉴》(242)。⑨明时赐元人孟格、达色等姓安(24)。⑩明清时云南寻甸军民府土知府、马龙州土知州、沾益州土知州、乌撒军民府(今贵州威宁府)土知州、永善县桧溪阿兴土千户等均姓安,为彝族(253)。又,彝族沙骂氏、村密氏(129)、吉巴氏(333)等汉姓均为安。今彝族多安姓(105、130)。⑪山东德州北营村安姓,为菲律宾苏禄国王之后。明永乐十五年,菲律宾东王访华回国途中病故,葬于德州城北,留王妃、王次子、三子等守坟,次子名温哈喇,三子名安都鲁,其后遂各以名之第一字为姓。⑫清贵州镇远府安姓土司,得姓始于宋朝(72)。⑭锡伯族安佳氏,汉姓为安(201,433)。⑮达斡尔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汉姓均为安(189)。⑯裕固族安帐氏,汉姓为安(198)。⑰台湾土著(65)、傣(205)、土家(387)、回(176)、满、蒙古(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唐时李抱玉本姓安,耻与安禄山同姓,改姓李氏,见《唐书》(60,62)。【望】 姑臧、河内、武威(17,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20个姓之一。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25%。安徽、河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3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51%。 【人】 安成,汉时太守(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东之高要,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马关、陇川、河口等地有分布。汉、鲜、回、藏、壮、满、傣、彝、蒙古、傈僳、布伦、裕固、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唐书·宰相世系表》 注云:“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入中国,以安为姓。” 郑樵亦云: “安息王入侍,遂为汉人,故其族出凉州。”(按: 《姓氏词典》 将“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断作“……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故将其源分作二: 或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系黄帝孙安的后代”;或“以国名为姓氏。古代安息人或安国人来中国留居不归者,以安为姓。”) ② 《魏书·官氏志》 载: “安迟氏改为安氏。” 此当出自鲜卑族。③或为康姓所改。《唐书》载: 安禄山本姓康,冒姓安。“出自营州柳城胡人。”④藏族有“安温” 氏,本部落名,以部为姓,省易为 “”。⑤明赐元人姓名: 孟格,安汝敬; 达色, 安汝坚; 牟尼沙克, 安思谦。 ⑥山东德州之北营村有安姓,本苏禄国 (今菲律宾)人,清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入中国籍,因其信奉伊斯兰教,遂与当地回民融为一体。⑦为清代满族安德氏所改。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⑧现行傣族姓氏,今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非姓氏,乃姊妹排行第三个女儿之意。傣族女性在未有子女前,名字的构成为 “排列+名”。三女为 “”,故为 “安×”。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称姓“”。⑨裕固族有 “天下头目都姓安” 之说。为安帐文所改,安帐乃氏族名,或取其首音谐“” 而为单姓。⑩为达斡尔族 “阿尔丹” 氏所改,“阿尔丹” 氏族名 (哈拉),以之为姓。或取其首音谐‘安’ 而为单姓。

猜你喜欢

  • 喀哈爾

    读音:Kāhā′ěr【综】 清驻防索伦镶红旗中有喀哈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60)。

  • 读音:Tóng【源】 同彤,见《集韵》(86),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其注称: “姓。《集韵·冬韵》: ‘彤,《说文》: 彤饰也。……又姓,或作蚒。’”

  • 賡音

    读音:Gēngyī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 【变】亦作〔耿音〕(180,260)、〔��音〕(23,30)。

  • 庫洛官

    读音:Kùluòguān【源】 代北姓,见《西秦录》(27,44)。或即库傉官氏,系自高车部。【人】 库洛官岳,安远将军,见《西秦录》(27,44)。

  • 羅多

    读音:Luóduō【源】 古时獠族姓。魏晋至清对分布于川、陕、黔、滇、桂、粤等地部分少数民族泛称“獠”。贵州务川东80里有罗多水,居者以水名为姓,见《太平寰宇记》(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

  • 朵魯伯䚟

    读音:Duǒlǔbódǎi【综】 元时人姓。或系朵里别歹之异译。完者都,朵鲁伯䚟氏,居燕山,延祐中授蕲县翼上万户府达鲁花赤,至正中拜浙东宣慰使(399)。

  • 胡札爾

    读音:Húzhá’ěr【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胡札尔氏(256)。

  • 鄂拉

    读音:Àolā【综】 清满洲人(61,72,254)、蒙古正红旗(259)中均有鄂拉氏。【人】 鄂拉阿哈保、清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末从征台湾,累功官至正红旗护军统领(61)。鄂拉噶塔布,清满洲

  • 读音:Yè【综】 曳庸,春秋时吴越人,见《奇姓通》(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 亦收,其注称: “唐有曳莽。”未详其源。

  • 淳于

    读音:Chún yú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国家被灭亡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一带。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