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大夫宜僚之后(60,62)。 ②宜,春秋时楚大夫食邑,即今湖北宜城,以邑为氏,见《姓考》(17,62)。③清满洲人姓(23,260)。④台湾土著姓(65)。【望】 巴西(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宜咎,春秋时陈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湖南之冷水江、江西之宜丰、云南之马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系出子姓。《姓氏考略》 注引 《潜夫论》 云: “宋子姓有宜氏。”(按: 当为宜僚之后。) ②或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郑樵注云: “随西南夷有宜缯、宜林。” (按: 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中文大字典》 皆引作“”。)

左传》 有宜咎,陈大夫; 汉代有宜昌; 元代有宜桂可,博通经史; 明代有宜顺,正德举人; 又有宜秉,英山知县; 清代有宜永贵。

猜你喜欢

  • 子占

    读音:zǐ zhàn【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子之子书,字子占,其后以字为氏(4,12,17,60)。又,陈公子完之裔孙陈无字之子书,字子占,后人以字为氏(4)。又,陈威子占书,书生良坚,子以王父字

  • 读音:sì【源】 ①春秋时卫嗣君复之后,见《风俗通》(1,9,12,15,17)。②宋初以庙讳改胤氏为嗣氏(17,60)。【望】 汲郡(418)。【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

  • 读音:Láo【源】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因以为氏,见《姓谱》(11,12,60)。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以职为氏(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望】

  • 多囉噶納

    读音:Duōluógǎ’nà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成宗时右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即姓此氏。《中国人名大辞典》译作“斡刺纳儿”氏。

  • 读音:Jiū【源】 见《唐韵》(63)、《清稗类钞·姓名类》(30)。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希姓录》云: “穋氏,《唐韵》。”一音lù,同 “稑”,亦为姓。

  • 楚且

    读音:chǔ jū【源】系自曹姓。小邾子之后有楚且氏(8,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路史》 云: “小邾子后有楚且氏。”此当系出曹姓。楚且,音从《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 读音:Jiān【综】 明时有奸闽者,山后人,万历中任平山卫(故城在今山东聊城)千户(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 收载,未详其源。明代有奸阑 (按:《姓氏词典》 引作 “奸兰”),平山

  • 翁吉喇特

    读音:Wēngjílǎt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寻》译作“瓮吉剌歹”,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shù【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仲述(一作仲孙术)之后,见《风俗通》(1,4,7,9,12)。②辽时契丹人姓(60)。【望】东鲁(17,418)。【布】四川成都(91)、安徽淮南(362)、湖北黄岗

  • 读音:Xiá《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