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拓跋

拓跋


读音:Tuòbá

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为“”,谓“”为“”,故以“拓跋”为姓。

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

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加强鲜卑人和汉人的联合统治;并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拓跋姓后改为元姓。

拓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


【源】 ①源出鲜卑,其先居塞北,受封北土,北俗谓土为拓后,以受为跋,故号拓后跋,后有拓跋氏。初有拓跋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镇北方,至裔孙力微,始迁居定襄,兴盛,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遂南迁,改拓跋氏为元氏(242)。一说,拓跋氏为黄帝之裔,出自姬姓;又,拓跋氏为李陵降匈奴,妻为匈奴女,名拓跋,遂氏焉(6,7,9,12,27)。然以上二说均系附会之说(27,70)。②唐时西羌别种党项族八大姓之一(7,27)。③唐时吐谷浑部亦有拓跋氏(27)。【变】①亦作〔拓拔〕(11,27,60)、〔托跋〕、〔托拔〕、〔託跋〕(27)、〔托卜〕(24)。②后改姓元(27)、李(242)二氏。【望】颍阳(17,21,418)。【布】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拓跋力微,北魏始祖神元皇帝(242)。拓跋赤辞,唐时西羌党项人,西戎都督(242)。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引《魏书》 云: “黄帝子昌意之后。受封北土,黄帝土德王,北人以 ‘土’ 为 ‘拓后’,‘受’ 为 ‘跋’。号拓后跋氏,后从省为 ‘拓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此说与《姓氏考略》稍有出入。

或作“拓拔”、“托跋”、“託跋”、“托拔”,姑兼收以备考。参见“拓拔”等条。

唐代有拓跋·思恭; 五代有拓跋·恒。

猜你喜欢

  • 读音:bǔ【音】 亦音步(Bù)(17)。【源】 见《姓觿》(17)。【望】 荥阳(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捕巡,汉时广宁人(15,21)。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未

  • 崇吉喇

    读音:Chóngjí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乌喇、瓦尔喀、呼尔哈、讷殷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呼尔哈、瓦尔喀、讷殷等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 伯州

    读音:bó zhōu【源】 春秋时晋伯州犁奔楚,为楚平王之臣,因以伯州为氏,见《姓源》(17,21,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据《姓源韵谱》云: “晋伯州犂

  • 读音:Là《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íng/Yng【源】见《万姓统谱》(15,63)。

  • 烏氏

    读音:Wūzhī【源】 乌氏,地名,因水而名,秦时为乌氏之戎所居,汉置乌氏县,故城在今甘肃平凉西北。以地为氏(11,60)。【变】 一作〔阏氏〕(17)。【人】 乌氏倮,秦始皇时封比封君(60,87)

  • 读音:Gēng【综】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北京、沈阳等地均有此姓(62)。 【人】赓葆瑛,1947年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

  • 读音:Jùn【音】 又音俊(Jùn)(73)。【源】 见《新编千家姓》(73)。浚,春秋时卫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南,或以邑为氏(91)。【布】 北京、上海、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

  • 读音:Jiàn/Jiann,Jyan【综】 黄庭坚为晁补之父端友撰墓志铭云,公讳仲偃,库部员外郎枧文元之母弟也(63)。

  • 读音:mù【源】①系自妫姓。帝舜之后有虞幕,名思,为夏时诸侯,后世氏焉,见《风俗通》(1,7,11,17,60)。②以地为氏(60,62)。 【望】江陵(17,418)。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