撖
【源】 见《姓苑》(11,17,62)。【望】 河内(17,418)。【布】 河北卢龙(289)、内蒙古鄂托克旗(31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撖举,元时陕西人,少为里啬夫,不解文字,一日忽能作诗,吐奇怪语(399)。
现代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 “见 《姓苑》。今河内有之。”
明代有撖君赐; 又有撖大经。
【源】 见《姓苑》(11,17,62)。【望】 河内(17,418)。【布】 河北卢龙(289)、内蒙古鄂托克旗(31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撖举,元时陕西人,少为里啬夫,不解文字,一日忽能作诗,吐奇怪语(399)。
现代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 “见 《姓苑》。今河内有之。”
明代有撖君赐; 又有撖大经。
读音:Yù【综】 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昆明、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ǎbìlìdāng独龙族姓氏。今云南之贡山一带有分布。出自马必力氏族。本为地名,即马必力坪子,以地名族,以族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独龙族》。
读音:Yīlèmù【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变】 亦作〔伊尔穆〕(180,260)。【人】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花色之妻为伊尔穆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
读音:wǎn【音】 亦音鸳(Yuān)(11,17,80)。【源】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见《姓氏寻源》(60,62)。然,一说宛邑为地名,在今山东荷泽西(87)。 ②春秋
读音:Báijiā【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兀鲁特、察哈尔等地(260)。②清满洲镶黄旗、正蓝旗中均有白佳氏(259,260)。【变】亦作拜佳(23)。【人】 正蓝旗满洲马甲哈尔萨之妻为白佳氏
读音:Miē【源】 春秋时楚国人之姓,与芈通(25,60)。唐时扶碑上有吀氏(60,62)。罕见姓氏。 《姓氏考略》收载, 其注云: “与同。楚姓。《路史》: 《唐
读音:Mán【源】 ①龙苗之裔居荆蛮(亦称荆楚),楚围蛮氏,蛮子赤奔晋,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2,15,60)。②台湾土著姓(65)。【望】 荆南(17,418)。【布】 北京有此姓(9
读音:Chán【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liè shān【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
读音:ā fú yú代北姓,后改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魏书·官氏志》收载。(按: 疑此即 《郑通志·氏族略》 所收之“阿伏干”,盖因 “干”、“于”形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