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
【源】 北齐时姓(11,17,27,60)。【变】 亦作〔斮骨〕(91)、〔所骨〕、〔研骨〕(60),皆误。或即斫胥氏(17)。【人】 斫骨光弁,北齐时人,见《北齐书·王思宗传》(17,27)。
【源】 北齐时姓(11,17,27,60)。【变】 亦作〔斮骨〕(91)、〔所骨〕、〔研骨〕(60),皆误。或即斫胥氏(17)。【人】 斫骨光弁,北齐时人,见《北齐书·王思宗传》(17,27)。
读音:jiǎ fǔ【源】 古诸侯有甲父国,见《姓考》,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有甲父亭是其封城,后以国为氏(6,7,12,17)。【人】 甲父祖,汉时侍御史(6,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读音:Xiàng项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后为楚国所灭,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另外,还有一说认为项姓出自姓,为楚国王族后裔。项姓主要发源
读音:Shùjiǎ【综】 元时人姓。其先为金时女真姓术甲氏,至元时有改写为述甲者。至元十三年浙江慈溪县尹述甲寿德,见《延祐四明志》(399)。
读音:Móu【源】 系自姬姓。周公之裔祭公谋父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6,11,15,17)。【望】管城(17,418)。【布】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邻水(390)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
读音:ā lù huán【综】 鲜卑人姓。北魏孝文帝时改阿鹿桓氏为鹿氏,见《魏书·官氏志》(17,27,60,70)。一说,改为桓氏(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
读音:yǔ【音】 萭氏有Jǔ Yǔ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萭(Yǔ)姓。【源】 ①系自己姓。春秋时莒国之后,莒、萭古时相通(17,62)。②亦作楀,楀者,木名,因树以得姓,见《姓氏急就篇》注(11,60
读音:lí黄帝时明目人离娄之后。(见《路史》)离娄,孟子门人。(见《风俗通》)▲〈汉〉离班,慕容云之幸臣。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河北之蔚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或作 “離”,今统统简作
读音:Gǎndōng【源】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
读音:Mō【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北魏有摸胡坛。
读音:sù qín【源】 夏州(故治在今陕西横山西)羌姓(60,62)。当为北魏时鲜卑宿六斤氏之异译(70)。【变】 亦作〔宿勒〕(60)。而作〔勤宿〕(7,17)。误。【人】 宿勤黎,东晋末前燕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