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ī

施姓来源有四个。一是上古夏朝时期,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境内),亡国之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二是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后人以其字为氏。三是出自子姓,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四是他族改姓,由少数民族姓氏改姓而来。

施姓主要发祥于古时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秦汉以前,施姓开始向邻近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一带迁徙。汉时已有施姓入关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急剧动荡,施姓族人开始大举南迁,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居地。施姓进入福建,大约是唐代中期,即公元七世纪之时,唐宋之际,浙江湖州一带的施姓经长期发展,形成了施姓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吴兴郡。宋朝,一位叫施炳的官人,迁移至泉州浔江,经过数代的繁衍,此支施姓后裔几乎遍布于福建和广东各地,并成为当地大族。元时蒙古骑兵南下,江浙闽一带百姓为避乱四处迁移,施姓有一部分迁入广东、云南、湖北、江西、四川。明初洪武年间,施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明清之际,有一部分人迁居入台,还有一部分人漂洋过海到了南洋。如今施姓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为多。

施姓历史人物有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她本为浣纱女,恰逢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设计献美女以乱吴国之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施耐庵,元末明初人,著有《水浒传》,该书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十三位。


【源】 ①春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7,60)。 ②商民七族有施氏(7,9,11,17,21)。 ③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后以字为氏(7,9,11,12,17)。 ④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253)。⑤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满族姓(344)。⑥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138)。⑦京(104)、彝(130)、苗(135)、蒙古(255)、羌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一作〔��〕(17)。【望】 吴兴(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6%。尤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58%。【人】 施之常,春秋时孔子弟子,见《史记》(21)。【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施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施本,1945年台湾光复,即恢复施姓(65)。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彝、傣、京、苗、怒、纳西、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注云: “夏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国为氏。”②郑樵注云: “姬姓。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此以鲁人字为氏。系出姬姓。③《姓氏词典》注云: “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春秋鲁有施之常,孔子弟子; 汉代有施雔; 唐代有施肩吾; 宋代有施全; 明代有施耐庵。

猜你喜欢

  • 茹連

    读音:Rúlián【综】 明洪武中长沙知府茹连回谏(21,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未详其源。或作“茹莲”。明代有茹连回谦,长

  • 古隆

    读音:Gǔló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托木哈拉,汉姓为陶(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托本“哈拉”,后或改为单姓“陶”,盖取其哈拉“托本”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陶”而得。见《中国人的

  • 哈喇沁

    读音:Hǎlǎqìn【源】 元时蒙古人姓。元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呢斯曾祖妣为哈喇沁氏(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曾祖妣哈喇沁氏。”

  • 读音:qīn亲,周有亲弗,汉亲肥、亲宋。(见《正字通》)

  • 加拉加翁

    读音:Jiālājiāwēng【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即今苗栗南庄乡,赛夏族姓,意为“蟹”,归化后,改为蟹姓(65)。

  • 井曲

    读音:Jǐngqū【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 查甘他塔爾

    读音:Zhāgāntātǎ’ěr【综】 清时蒙古镶白旗中有查甘他塔尔氏(259)。

  • 老成

    读音:lǎo chéng【源】 春秋时宋戴公之后有老成氏(60,62)。【人】 老成子,周时贤人(6,12,17)。老成方,春秋时宋大夫,老成子裔孙,著书十篇,言黄老之道(4,6,21)。然《汉书·艺

  • 读音:měi【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陕西长安(62)、安徽淮南(362)、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每当时,见《印薮》(15,21)。每可荐

  • 读音:yǐn隐氏,姬姓。《吴志》有廷尉左监隐蕃,云鲁隐公之后,以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