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曼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敖汉、兀鲁特(一作乌噜特)等地(23,260)。柰曼原为辽时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3)。在辽、金、元时称乃蛮(57)。【变】 一作〔奈曼〕(260)。【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柰曼氏(260)。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辽代部落名,入元以后,遂以部为氏;至清代,内扎萨克仍有柰曼部,亦以为氏。世居敖汉及乌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敖汉、兀鲁特(一作乌噜特)等地(23,260)。柰曼原为辽时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3)。在辽、金、元时称乃蛮(57)。【变】 一作〔奈曼〕(260)。【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柰曼氏(260)。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辽代部落名,入元以后,遂以部为氏;至清代,内扎萨克仍有柰曼部,亦以为氏。世居敖汉及乌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Zhā查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人以封邑为姓氏,后去“木”旁为查。二也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今
读音:Hélánèti【综】 蒙古族姓。源出蒙古弘吉剌惕部之分支,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查干诺尔、益和诺尔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韩(384)。
读音:Guōluòluó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沾河、讷殷、玛察等地方。后或改从单字姓“郭”、“高”。《满族姓氏录》收载。《清通志·氏族略·满八旗姓》作“郭罗罗”。清康熙时进士阿金,姓此氏。
读音:Yán'gǔ《姓氏考略》 有载。当为 “斫骨” 氏之误。其注“斫骨”云: “北齐有此氏,斫骨光弁是也。或作 ‘所胥’、‘研骨’,皆非。”录以备考。
读音:sān chuān【源】 三川,地名,因以为氏,见《杨震碑阴》(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三川地为姓。此姓见《杨震碑阴》。”(按:西周以泾、渭、洛为
读音:hè suì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夏州,后魏正始中,呼延勤为定州刺史,赐姓贺遂氏。因住南汾州,音讹者又为贺悦。(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读音:Wēi【源】 见《姓觿》(17)。【望】临安(17,418)。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金代有隈可。
读音:Jù【源】 炎帝之裔封钜之后有钜氏、巨氏、见《姓纂》(17,62)。【布】 上海、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钜子,秦人墨者(17)。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
读音:Wǔxiāo【源】 见《古文琐语》(60,62,63)。亦作〔无嚣〕、无、舞古时相通。当是禁军士喧哗之官之后(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古文琐语》 收载; 《中国
读音:Cuòjí现行藏族姓氏。原有“湖边出生”之意,此以出生地取名,以构造藏胞名 “措吉× ×”,遂有人以汉族姓名构造习惯,以“措吉”为“姓”,“× ×”为名。四川道孚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