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Ōu

【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东瓯王,其后有欧氏(7)。②苗族吉学氏汉姓为欧、贺(116)。③水(125)、白(140)、满、蒙古(344)、土家(387)、台湾土著(65)、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瓯(7,17,24)。【望】 平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61%。【人】 欧宝,汉时安城人(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陇川、兰坪,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怒、水、瑶、苗、侗、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欧馀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 亦云: “出自姬姓 (按: ‘姬’误,当作 ‘姒’),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②又,欧冶子之后有欧冶氏,亦有欧氏,后或 “音讹” 而为 “” 氏。③或与“” 同。郑樵注 “” 云: “亦作 ‘欧’。东瓯王之后也。” 《史记·东越传》载: “ (汉) 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闽君摇功多,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东瓯故城在浙江永嘉县西南三十里。④傈僳族之欧姓,则源於“欧扒”、“欧撇扒”。“欧扒”,汉意指熊氏族,当源於原始氏族图腾,以之命(氏)族,以族为姓; “欧撇扒”,汉意为菜氏族,用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⑤彝族之欧姓,系欧其 (或作 “偶琪”) 氏所改。盖取 “欧其” (偶琪) 之首音,谐以汉字 “”而得。

汉代有欧宝,平都人; 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 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猜你喜欢

  • 有陬

    读音:Yǒuzōu【源】 帝喾四妃有陬氏生帝挚及八元(19,21)。

  • 拉雲起

    读音:Lāyúnqǐ怒族姓氏。今云南碧江一带有分布。《中国人的姓名·怒族》收载。传说为茂英冲之后,原意为“虎”,当指虎为图腾的氏族,后或以为姓。未详其他。

  • 蒲苴

    读音:Pújū《姓氏词典》 引 《姓氏急就篇》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列子》有蒲苴子。”未详其他。

  • 艾歲

    读音:Àisuì【源】 宋微子之后有艾岁氏,见《路史》(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宋微子之后有艾岁氏。”此当系出子姓、微子,乃殷纣王之庶

  • 东楼

    读音:dōng lóu夏禹后东楼公封于杞,因以为氏。(见《元和姓纂》)东楼,姒氏,少康之后,支孙封为东楼公,因为东楼氏。(见《万姓统谱》)

  • 解枇

    读音:Xièpí《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疑此即北魏高车族姓“解毗”之别书,或为复姓“解批”之讹。)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jí【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即墨(故城在今山东即墨),因以为氏(9,15,17,21)。一说,春秋时鲁后有即氏,其先食采于即墨,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60)。 ②春秋时楚公族之

  • 读音:Dǒu【源】 见《姓苑》(7,11)。【望】 临海(17,418)。【布】 清时浙江临海(12,21),今浙江开化(310)、余姚(289)、台湾台北、台中(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 古沁

    读音:gǔ qìn【源】 ①北魏时有古沁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 ②西夏人姓(24)。【变】 ①后改为沁氏(60,62)。②西夏姓亦译作骨勒(31)。【人】 古沁文昌,西夏武功大夫(24

  • 阿臧

    读音:A-zàng【综】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又称〔仆古阿臧〕,四川甘洛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