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
读音:Huàn/Huann,Hwan
【源】 见《中华姓府》(63)。或以水名为氏,涣水,源出河南陈留县境(河南开封东南)(62)。
【源】 见《中华姓府》(63)。或以水名为氏,涣水,源出河南陈留县境(河南开封东南)(62)。
读音:Wǎzhīlásúndálǐ【综】 元顺帝至元二十六年诏立皇太子妃瓦只剌孙答里氏(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鄂齐尔苏达勒〕(24)。
读音:Yòunán【源】 见《姓苑》(9,11,15)。《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有南”;有,古亦音yòu。)
读音:Shēngkū【源】 彝族姓(375)。
读音:yǐ zhān【源】 ①北魏时高车部(即铁勒,汉时称丁零)有十二姓,其第三姓为乙旃氏(27,60,70)。②鲜卑人姓。北魏献帝以叔父之后为乙旃氏(7,9,12,21)。【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乙旃
读音:Mǐn【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闵公之后,以谥为氏,见《姓源》(12,17,60)。②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23)。今朝鲜族姓。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彝(132)
读音:Tián/Tyan【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
读音:Suǒluózhēn【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读音:Kuí【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uàngqiū《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壮邱,当即“壮丘”,亦即“莊(庄)丘”,古“壮”、“莊(庄)”通。
读音:Tǒngwàn【源】统万,代北部落名,酋帅统万真,当以部为氏(27)。 【变】①一作吐万(60)。②后改为万氏(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