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淳于

淳于


读音:Chún yú

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国家被灭亡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一带。

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时,他到赵国求援,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因此而退兵。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

淳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五位。


【源】 系自姜姓。周武王封炎帝之裔为淳于公,号淳于。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为夏时斟灌国。春秋时灭于杞,淳于公入曹,子孙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一说,淳于为春秋时州国都城,故姜姓州公之后有淳于氏(7,60)。【变】 ①唐时为避宪宗御名,河内淳于氏有改姓于氏者(7)。亦有改姓淳氏者(60,62)。②亦作〔湻于〕(12)、〔涥于〕(17)。【望】 河南(17,21),河内(418)。【布】 台湾台北(64)、山东黄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淳于髡,春秋时齐国名人(21)。淳于赐,汉时大司农(21)。


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尚友录》 云:“淳于,河内,羽音,春秋时小国也,子孙以国为氏。”②其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所定七姓,一曰淳于,至宪宗,避御名,改为于氏。” 《姓氏考略》 引 《水经注》云: “ ‘淳于县,故夏时斟灌国。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淳于国。’ 后以国为氏。” 又引 《姓谱》 云: “出於姜姓州公之后。”

” 或作 “”。

战国时齐有淳于·髡; 西汉有淳于·意; 晋代有淳于·智。

猜你喜欢

  • 且渠

    读音:Jūqú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即沮渠氏,匈奴姓。《宋书·卷九十八》有且渠正德、且渠天周。”

  • 读音:rén【源】 见《姓苑》(7,15,21)。【布】 北京有此姓。【人】 人杰,明时开州人,任广东琼州卫左所百户(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

  • 須肑

    读音:Xūbǔ《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须肑,楚贤人。著书。此姓是其后代。”(按:《汉语大字典》“肑”字音bó、dí; 无bǔ音。)

  • 額瑪齊

    读音:mǎqí【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海保之妻为额玛齐氏(260)。

  • 读音:pián齐有骈邑,或取邑名为氏。(见《姓氏考略》)河南南阳府有骈氏。(见《万姓统谱》)

  • 邯鄲

    读音:Hándān【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晋赵盾从父昆弟之子赵穿,食采于邯郸,因氏(12,60)。一说,赵穿之子赵胜食采于邯郸,是为邯郸胜,见《姓考》(17)。又说,晋赵鞅族子赵午(即赵胜子),受邑邯

  • 读音:xī【源】 ①炎帝之裔封于析(故城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后为楚邑,因以为氏,见《姓源》(17,60)。②春秋时卫穆公之裔,大夫析朱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7,9,

  • 读音:Jiàn【源】 《周礼》地官之属有司谏,掌纠正万民,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6,7,12,15)。【望】歙郡(17,418)。【布】江苏高淳有此姓(305)。【人】谏忠,汉时侍书御史(1

  • 落下

    读音:luò xià【源】 落下,地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境),当以地为氏(17)。【变】 一作洛下(17)。【望】 巴郡(418)。【人】 落下公,汉时人,见《神仙传》(12,15,63)。落下闳,汉

  • 读音:Luō《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宋有囉埋、囉胡。” 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