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读音:Xiāngcháng【源】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至秦厉公时有羌、无弋、爰剑。其曾孙曰忍、曰舞,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之一为研种,研之十三世孙曰姚,居代,雄洮罕之间。至西晋时姚弋仲者
读音:hé xī以部落为氏,后改为嵇氏。(见《魏书·官氏志》)纥奚氏,改为纥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Miǎo【综】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Biétiéqǐ’nǎimǎndǎi【源】 元时蒙古人姓(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布德吉鼐满岱〕(24)。《辽金元姓谱》有〔列帖乞乃蛮歹〕氏(33),疑即别帖乞乃蛮氏。
读音:Nèliè【源】 清满州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变】 亦作〔讷勒〕(180,260)。【人】 清正红旗满州马甲太顺之妻为讷勒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
读音:Lùyèliè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乃满八旗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及三姓地方。《姓氏词典》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作“禄叶勒”,姑兼收。
读音:Kānglǐ【源】 元时蒙古人姓(13,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喀喇氏(24)。喀喇似即康里之异译。【人】 明安,康里氏,元时定远大将军,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
读音:Huíhuí bāwà’ěr【综】 元时人姓,乌马儿,回回八瓦耳氏,由杭州市司税长迁陈州达鲁花赤,仕至湘州路总长,见《石田文集》、《元史》(399)。不别,回回八瓦耳氏,任隆镇卫都指挥使(399
读音:Xūliántí【源】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等,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联姻(7,60,62)。【变】 一作〔虚连头〕(91)。
读音:Yìn印姓的来源为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郑穆公子睔(gǔn),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源自郑国公族的印姓,在今陕西的大荔一带繁衍生息,并向全国各地播迁。印姓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