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ān

班姓出自芈姓。一是秦灭楚,楚令尹斗班的后代居于晋、代之间,取班姓。二是据说若敖孙子文出生后,被遗于野,为虎所乳,据说长大后身有虎斑纹,后代就用“”为姓氏。“”和“”通,后改成“”。

班姓历史人物有班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承父志续写《汉书》。

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五位。


【源】①系自芈姓。楚若敖之后。秦灭楚,斗班裔孙迁晋代之间,因为班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藏族房名阿加、多纳卡之汉姓均为班(249)。③白马人(220)、苗(115)、瑶、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扶风(17,60,418),扶阳(21)。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班超,东汉安陵人,明帝时出征西域,累官西域都护,封定远侯(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河南之卢氏,陕西之韩城,江西之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马关、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瑶、布依、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 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班文,因以为氏。”子文,名 “穀於菟” (音gòuwūtú),相传子文初生,曾被其母弃,为虎所乳,楚人谓乳为 “榖”,虎为“於菟”,故子文以 “榖於菟” 为名,义为“乳于虎”。大名为班,称斗班,因其名有 “”、有班,故以“子文”命字。班,即斑之古字。秦灭楚,斗班之后迁居晋、代之间,以班为氏。(按: 若敖,《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若熬”,且以若敖孙“斗榖於菟” 与“令尹斗班” 为两人,误。)

汉代有班彪、班固,父子皆为史家; 又有班超,西域都护; 唐代有班景清,汲人,国子祭酒; 明代有班言,饶阳县丞。

猜你喜欢

  • 娃魯

    读音:Wálǔ【综】 白马人姓。居四川、甘肃等地,传说其始祖以靠吃李子为生。白马语“李子”为“娃鲁”,因以为姓,汉姓为李(220)。

  • 鬭緡

    读音:Dòumín《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芈姓。” 《姓源》 云: “楚武王时权尹斗缗之后(《姓觿》)。”

  • 读音:yù【源】 ①见《姓苑》(7,9,15,21)。鲜卑姓,见《西秦录》(7,24,60)。②裕庚,清汉军正白旗人,光绪年间曾任驻法公使,其后裔以其名之第一字裕为姓。【布】 浙江萧山(209)、湖南

  • 厨人

    读音:chú rén厨人氏,《周礼》:厨人,因官为氏。(见《万姓统谱》)▲<春秋宋>厨人濮。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礼》厨人,因官为氏

  • 读音:yú【源】 ①相传为黄帝玄孙禺疆之后,见《姓苑》(9,12,60)。一说,系黄帝之庶子禺阳之后,见《路史》(17)。②春秋时鲁昭公之子公叔禺人之后,见《姓源》(17)。③禺为州名(唐置、宋废,故

  • 读音:wèi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见《姓氏寻源》)见《姓苑》。唐以前无谓,宋太平兴国登科有谓准。(见《万姓统谱》)

  • 紇干

    读音:Hégān【源】 ①纥干,山名,位于唐时云中县(即今山西大同东)。疑纥干本居此山,后因山名为氏,犹綦连氏之以祁连山得姓也(70)。②北魏赐大司空田宏固为纥干氏(17)。【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纥

  • 吴倫

    读音:Wúlūn【综】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八十三之妻为吴伦氏(260)。

  • 害饒時

    读音:Hàiráoshí【综】 傈僳族姓。以鼠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世居云南怒江地区,汉姓为楚(148,150)。亦作〔汗饶息〕、〔亥扒〕(149)。

  • 读音:Xī郗姓主要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邑名为氏。郗姓历史人物有郗鉴,两晋时人,少时家境贫困,但他仍勤奋好学,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时逢饥荒,州人资助,郗鉴即分赠乡亲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