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ù

祝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孙以官为姓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黄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后来就有了祝国,子孙以地为姓氏。三是出自祝融之后。祝融是远古时代火神,其后代有以祝为姓者。四是出自他民族改姓。

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后逐渐进入今陕西、河南等省。西汉时,齐(今山东)、南郑(今属陕西)、九江(今属江西)均有祝姓。东汉时祝姓已为北方著名姓氏,且有落籍湖南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太原两地之祝姓繁衍旺盛,同时有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唐时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陕西越秦岭进入四川。两宋时,祝姓昌盛于南方,此际祝姓有落籍福建、定居今广东者。明初,山西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叶后祝姓赴台湾。清初,祝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祝姓尤以安徽、四川等省为多。

祝姓历史人物有祝英台,东晋人。相传她曾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学三年。后梁山伯知其为女儿身,欲娶为妻,而英台已许配他人,梁山伯遂郁悒而终。次年,英台出嫁经过梁山伯墓地,临墓恸哭,墓地忽裂,遂与山伯同穴。宰相谢安上奏朝廷,封为义妇冢。祝允明,明朝文学家、书画家。他博览群书,为文纵横有奇气;尤工书法,小楷、狂草无一不精。与唐伯虎、徐祯卿、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祝嘉,清代诗人、画家。善画梅花,工于写诗,有《西涧诗钞》。

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克商,封黄帝之后于祝(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祝阿故城),后为齐所并。以地为氏(7,12,60)。②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孙因以为氏(17,21,60)。③祝融(一作祝诵,高辛氏之火正)之后有祝氏(4,9)。④北魏叱卢(一作吐缶)氏后改为祝氏(7,12,17)。⑤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174)、喜塔喇氏(180,181)等之后均有改姓祝氏者。满族姓(344)。⑥傈僳族以竹为图腾的麻打息氏族之汉姓为祝(148,149)。⑦瑶(120,225)、彝(130)、土家(387)、蒙古(344)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太原(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87%。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祝姓人口43%。【人】 祝聃,春秋时郑大夫(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傈僳、仡佬、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己姓,黄帝之后。周武王封黄帝之裔于祝,祝阿、祝邱是其地,因氏焉。” 此则以国为氏,系出己姓 (按:己,浙江书局刻本 《通志·氏族略》、《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 皆作“”,误,据史改)。祝邱,或作“祝丘”,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南; 祝阿,或作 “祝柯”,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北。②郑樵又注: “或云祝史之后,以官为氏。”《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亦注: “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孙因以为氏。”③郑樵又注: “叱卢氏改为祝氏。”④傈僳族之祝氏,则出自 “玛达扒”,汉意为竹氏族。遂以族为氏,或取其汉意“”之音,谐以汉姓“”、“”而为姓。参见《中国人的姓名·傈僳族》。

周代有祝跪,为大夫;春秋时郑有祝耼,且有祝; 汉代有祝龟; 明代有祝允明。

猜你喜欢

  • 读音:Chuāng【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温都

    读音:Wēnd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九派,出讷殷江、绥分、黄泥洼、浑春、沾、马察、瓦尔喀、吴苏里、苏仑里乌喇、倭济、吉阳、阿库里、沙济城、讷殷、瑚秦村、长白山、吉林乌拉、苏完、嫩河等地(23,6

  • 读音:Wāng【综】 尪充为汉时人,见《万姓统谱》(15,21)。台湾宜兰有此姓(64,68,261)。《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其注

  • 蔣匠

    读音:Jiǎngjiàng【综】汉时有曲成令蒋匠熙,见《汉书》(9,11,17)。据张澍考证,宜作将匠。因将作大匠之官,以为氏也(26)。现姑录此以备考。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姓解》收载

  • 續相

    读音:Xùxiàng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Mà/Mah【综】 明洪武初,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1968个姓,而此邑(指山东章丘)之术姓、㐷姓,尚未录之,见《章丘县志》(60,62,63)。今山东惠民有此姓(38

  • 读音:Chén【音】 今亦音Shèn(91)。【源】春秋时郑大夫裨谌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考》(17,62)。亦见《姓苑》(7,9,12,15,27)。【变】一作堪(17)。【望】南昌(17,418)

  • 孟孙

    读音:mèng sūn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见《元和姓纂》)

  • 郭爾羅特

    读音:Guōěrluó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亦有此姓(156)。【人】 郭尔罗特布颜塔布囊,清正黄旗人,清初授骑都尉,后授一等轻车都尉加授三等

  • 季尹

    读音:jì yǐn【综】 周有季尹然,楚人;季尹明,齐人(6,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将其归入“以官为氏” 之列。其注云: “楚有季尹·然; 齐有季尹·明。”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