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源】 春秋时楚臣系益之后,见《广韵》(60,239)。【望】 谯郡(17,60,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高雄(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系谨,唐时扬子(故址在今江苏仪征东南)人。曾任补阙,善占梦(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湖北之武汉、浙江之嵊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云: “楚臣系益之后,”望出樵郡。
唐代有系谨,仕至补阙。
【源】 春秋时楚臣系益之后,见《广韵》(60,239)。【望】 谯郡(17,60,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高雄(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系谨,唐时扬子(故址在今江苏仪征东南)人。曾任补阙,善占梦(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湖北之武汉、浙江之嵊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云: “楚臣系益之后,”望出樵郡。
唐代有系谨,仕至补阙。
读音:Gěngwú【综】彝族姓。属惹列家支,居采洛纳乌(375)。
读音:Cài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费尔察哈村(23,63,180,260)。【变】后改为蔡氏(180)。【人】清宣宗恒嫔为蔡佳氏(72)。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费尔察哈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Chényuán【源】 陈袁氏、咸氏、舀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为妫姓也,见《潜夫论》(5,63)。
读音:Tūbā【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八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色〕(24)。元代“色目人”姓。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
读音:Yǒ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汉语大字典》(86)。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与涌
读音:Shíqiàlè【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什恰勒氏(256)。
读音:Shélán【源】 合短兵杀折兰王,见《汉书·霍去病传》。折兰,匈奴人姓,今鲜卑中兰姓为其后(60,62,),其后支孙亦有折氏(60)。历史上匈奴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
读音:yuè’ěr【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富森保之妻为鄂岳尔氏(260)。
读音:xī【源】 ①炎帝之裔封于析(故城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后为楚邑,因以为氏,见《姓源》(17,60)。②春秋时卫穆公之裔,大夫析朱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7,9,
读音:Shú/Shwu【综】 源出不详。四川武胜(321)、山西永和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