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ēn

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据说祝融之后分为八姓,莘为其中之一。二是古有莘国,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其后代就以莘为姓氏。

今山东、四川、安徽、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

莘姓历史人物有莘野,明人。任枣强知县期间,他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贤县令”。

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位。


【音】今亦音辛(Xīn)。 【源】①祝融之后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一说为芈),见《潜夫论》(60,62)。②武阳莘氏,出自姒姓。夏启封其少子于莘(即有莘氏,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其后以国为氏(4,6,7,11,17)。③古有莘国。鲧纳有莘氏之女,生禹,此莘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陈留东北。有神降于莘,此为春秋虢地,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陕县硖石镇西15里之莘原。后以地为氏(17)。 【望】天水(17,21,60,418)。 【布】安徽淮南(362)、辽宁辽中(293)、上海嘉定(351)、山西汾阳(278)、广西灵县(391)、内蒙古乌审旗(369)、台湾台北(64,68,261),河北万全(326)、蔚县、江苏南通等地均有此姓 【人】莘融,宋时钱塘人,举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泾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王符《潜夫论》 注云: “祝融之后分为八姓: 秃、彭、姜、妘、曹、斯、莘。” ②郑樵注云: “姒姓。夏后启(按: 即禹之子)封支子于莘,亦曰有莘氏,后世以国为氏。” (按: 古莘国有二: 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旧郃阳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姓氏考略》 引 《后汉书·郡国志》云: “郃阳南有古莘国,汤妃有莘氏后。”)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也称有莘、有辛、有侁,商汤娶有莘氏女,即其国。③《姓氏考略》据《唐书·辛替否传》 注云:“莘、辛音相近,莘氏即辛氏。”望出天水。

一音xīn,亦现行姓氏。

宋代有莘融,钱塘人,举进士; 明代有莘野,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升枣强县丞; 又有莘九经,安吉州学正; 清代有莘开。

猜你喜欢

  • 读音:qiān鲁闵损子骞之后,其孙文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出自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其孙文以王父字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 蘇木特

    读音:Sūmùtè【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苏木特氏(256)。又,清镶红旗蒙古马甲乌尔图那思图之妻为苏莫特氏(260),〔苏莫特〕似即苏木特之异译。

  • 乜列

    读音:Nièliè【综】 《北史·阳平王新成传》载:顺阳王仲景娶故尔朱天光之妻乜列氏(27)。

  • 井强六斤

    读音:Jǐngqiángliùjīn《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其注云:“北魏时代北姓。” 《郑通志·氏族略》作“井疆六斤”,详见该条。

  • 西周

    读音:xī zhōu【源】 周末分为东西二周,赧王为西周武公,其庶子以西周为氏,见《姓源》(6,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赧王为西周武公,其后为西周氏。”

  • 瑚爾喀

    读音:Húěrkā《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顺治时镶蓝旗满州副都统锡纳海,姓此氏。”未详其他。

  • 读音:Bié/Bye,Pih,Pit,Piat,Pieh【源】 见《姓苑》(6,7,9,11,17)。一说,汉时别成子之后(11,60)。【望】 京兆、天水、扬州(17,21,60,418)。【布】

  • 畢蘭齊

    读音:Bìlánqí【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雅忻哈之妻为毕兰齐氏(260)。

  • 沙陀

    读音:shā tuó【源】 唐时西北民族突骑施首领之姓(12,60)。突骑施原属西突厥五咄陆部,公元七世纪末起渐强盛,八世纪中叶后衰弱,后臣属葛逻禄。一说,为唐时百济国人姓,见《姓苑》(9)。亦见《中

  • 读音:Wěi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其转引 《纂文》云: “又姓。”《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称:“系骫姓分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