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蒙古

蒙古

读音:měng gǔ

【源】①蒙古,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至元太祖并蒙古高原各部,建蒙古国(397)。以部为氏(71)。又,《元史》中称蒙古氏者,乃本部人,以部为氏。而称蒙古某氏者,此乃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赐姓蒙古氏,所谓俾氏族(23,24)。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260)。③元时都元帅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均赐姓蒙古氏(24)。 【望】彭城(71)。 【变】亦作〔忙古〕、〔萌古〕、〔萌骨〕、〔蒙刮〕、〔朦国〕、〔蒙葛〕、〔蒙哥〕、蒙括等(71)。《高丽史》作〔蒙古拽〕(431)。至清亦有改称蒙果者(180)。 【人】蒙古纲,金时咸平府猛安人,本名胡里纲,承安进士,累官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61)。蒙古丑闾,元时元统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5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乃 “蒙兀”之音转,其意为“”。《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金代,为女真族姓氏。其源有二: 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承安二年进士蒙古纲是也; 又,《金史·百官志》 “黑号之姓有蒙古氏,与《元史》所载‘赐姓蒙古氏’者异。”金代有蒙古呼喇,右补阙;又有蒙古满都,大兴主簿。②至元代,则为蒙古族姓氏。其源有别:“本为部名,遂以为氏。元太祖创业于此。”又,或为赐姓:“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并赐姓蒙古氏。”又,“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者,于本姓上加‘蒙古’二字。睿宗时贾实喇本姓贾氏,赐名实喇,俾氏族于蒙古人同。”《续通志·氏族略》按:“元人称蒙古氏者,皆本部人,盖即系籍之义。其别部人来投者,於本姓上加‘蒙古’二字,即所谓‘俾氏族与蒙古人同’也,至察罕、太平之称‘赐’蒙古,究属作史者之讹传耳!”③至清代,仍为蒙古族姓氏。世居土默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乃金、元蒙古氏之后裔。《清通志·氏族略》按:“蒙古本部名。金时有蒙古呼喇、蒙古满都诸人,盖以部为氏;至元太祖入居此部,后创大业,以之赐姓,‘蒙古’遂为元之总部,而蒙古氏为大族。考《元史·列传》中有称蒙古氏者,此本部人,以部为氏者也;有称蒙古某氏者,此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因而赐姓者也。今蒙古中尚有此氏,盖即金、元之遗族,为蒙古诸族中之一姓云。”

猜你喜欢

  • 读音:Huā【音】华氏有Huà,Huā二音(19,63)。参见华(Huā)。今亦音Huá(396)。 【源】①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60)。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

  • 读音:yìn【源】 胤,夏时诸侯国,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变】 庙讳中作〔〕(9)。避讳亦作〔��〕(11,15,

  • 黑合勒

    读音:Hēihél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德慎保之妻为黑合勒氏(260)。

  • 白冥

    读音:bái míng【源】 秦后有白冥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见《史记·秦本记》(7,9,12,15,17)。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史记》云: “秦嬴姓有白冥氏。”

  • 丁惹

    读音:Dīngrě【综】 彝族姓。属丁史什乌家支。亦称〔阿俄丁〕或〔阿俄丁惹〕。四川西昌、甘洛、云南宁蒗、丽江、维西等地均有此姓(375)。

  • 彭伙

    读音:Pénɡhuǒ【综】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四川凉山越西有此姓(208,375)。

  • 仲梁

    读音:zhòng liáng【源】 春秋时鲁国有仲梁氏(60,62)。【变】 《韩非子》有〔仲良〕氏,或即仲梁氏(17,60)。【人】 仲梁怀,春秋时鲁大夫(6,9,11,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

  • 都松

    读音:Dūsōng【综】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德都尔哈拉,汉姓为德(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德都尔 “哈拉”,后或改单姓“德”,盖取其哈拉德都尔之首音谐“德”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名·达

  • 读音:Fèi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爾地拉的

    读音:Ěrdílādí【综】 彝族姓。世居四川凉山(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