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n

【源】 ①战国时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城在今陕西蓝田西30里),子孙以地为氏,见《竹书纪年》(60)。②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见《战国策》(12,17)。③系自芈姓。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因氏(17)。④壮(109)、畲(172,173)、回(176)、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东莞、汝南(17,62,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区多此姓,2省区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86%。【人】 蓝敏,汉时人,著《重真记》一卷(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畲、蒙、壮、回、瑶、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竹书纪年》 云:“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蓝),即蓝田 (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望出中山、东莞、汝南。②《中国姓氏大全》称: “周代有楚国大夫蓝氏,后简为姓蓝。” (按: 楚昭王时有大夫蓝尹亹,以 “蓝尹”为氏,或简而为 “”?若此则蓝姓不自战国时之蓝君始。) ③壮族之 “”,指以竹或藤编的篮子,盖其先擅长编篮,此则以技为氏。

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 唐代有蓝采和,传说他是“八仙” 之一; 宋代有蓝丞,尚书郎; 又有蓝继宗,南海人,邕州观察使; 明代有蓝玉; 又有蓝瑛,钱塘人; 清代有蓝涟,侯官人。

猜你喜欢

  • 北堂

    读音:Běitá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阿離

    读音:Ālí《姓氏词典》 引 《金史》 收载。其注云: “金有阿离补、阿里合懑。”未详其源。(按: 当即“阿里” 之别译,为女真族姓氏。参见 “阿里”条; 又: 阿,《姓氏词典》

  • 读音:Qiān【源】 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其孙文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5)。【望】 济阳(17),济南(418)。【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

  • 無終

    读音:Wúzhōng【源】 ①系自偃姓。春秋时晋大夫舒鲍无终之后,见《世本》(60,62)。 ②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孙封于无终,为子爵国(故城在今河北玉田),子孙因氏(17,60,62)。【变】 一作毋

  • 費羽

    读音:Fèiyǔ【综】代北姓。后改为羽氏(12,21,27,63)。疑系羽弗氏之讹(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羽氏,未详其他。

  • 读音:shēng【源】 古时主笙竽(乐器名)之官,其后以职为氏(15,60)。【布】 上海(91)、台湾花莲(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浙江之椒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

  • 读音:mò【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罕见姓

  • 竇公

    读音:Dòugōng【源】 战国时魏文侯乐人窦公之后。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日何所服食至是,对曰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以鼓琴,无所服饵。窦公献《古文乐读书》一篇,见《风俗通》(1,7,9,

  • 读音:Léi【源】 ①以名为氏。黄帝正妃嫘祖之后,或为累氏,见《风俗通》(1,7,9,21,60)。②黄帝次妃之宗国方累氏之后,见《姓源》(17,62)。③春秋时晋七舆大夫累虎之后,见《姓考》(17)

  • 朱齊克

    读音:Zhūqíkè【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七十三之妻为朱齐克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