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ú

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负责制皮,后代以官名为姓氏。二是本仇氏,为避难改为裘氏。三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被分封在裘邑,其后人用裘为姓。

裘氏是较常见姓氏,当今尤以浙江、江苏为多。

裘姓历史人物有裘万顷,宋朝著名诗人,为人正直,淡于名利。其诗清婉有情致。

裘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一位。


【源】 ①官有世功,若韦氏、裘氏、冶氏之类,以官为氏(60,62)。《考工记》云:攻皮之工凡五,其一曰裘氏,主制裘者也(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裘(故城在今河南东北),后以邑为氏(6,21,60)。一说,卫献公以裘氏之邑赐大夫柳庄,柳庄为郑国人,因氏(6,7)。③本仇氏,因避仇改为裘氏(6,11,17)。一说,求氏,因事改为裘氏(12,21,62)。【望】 渤海(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61%。【人】 裘仲友,汉时人(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卫大夫食采於裘,因氏焉。”此以邑为氏。②又云: “本求氏,改为裘。望出勃海、虢略。” ③ 《广韵》 注云:“本仇氏,避雠改裘。” ④ 《姓氏考略》 据《周礼·贾公彦疏》 注云: “官有世功,若韦氏、裘氏、冶氏之类,以官为氏。”

唐代有裘甫; 宋代有裘万顷,新建人; 元代有裘廷举,会稽人; 清代有裘尊生,钱塘人。

猜你喜欢

  • 庫氏

    读音:Kùshì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汉书》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其注引 《汉书·王嘉传》云: “孝文时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 蒙古札剌兒

    读音:Měnggǔzhālàér《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蒙古族姓。元有辽东道宣慰使塔出,姓此氏。”

  • 伊喇

    读音:Yī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三姓(23,63,180)。源出辽时移刺部,入金时以部为氏,至清改译为伊喇氏(23)。【变】 ①辽时称移刺,亦称耶律(23,71)。②后改姓有刘、王、肖、李、黄

  • 读音:chūn【源】 ①春秋时齐宣王之臣有春子,名卫,见《尚书大传》。又,齐有春居,一作香居,见《吕氏春秋》。均在黄歇之先,见张澍《姓氏五书注》(1)。 ②战国时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其后有春氏,见《风

  • 粘割

    读音:zhān gē【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71)。粘割,金时女真部落,部人散居西南路招讨司(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子镇为中心)等地(397),以部为氏。【变】 亦作粘合、粘葛、粘哥、

  • 读音:Pù/Pwu【源】 见《中华姓府》(63)、《康熙字典》(62,80)。即仆姓。 【望】 河南(418)。

  • 諾布

    读音:Nuòbù【源】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

  • 读音:Róng《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東皋

    读音:Dōnggāo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居于东皋者,以地为氏。”

  • 吕佳

    读音:Lǚjiā【综】 清正红旗黄古马甲豁隆额之妻为吕佳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