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

【源】①陆终第三子惠连之后有连氏(60,62)。②春秋时齐大夫连称之后有连氏,见《左传》(6,7,12,17)。③春秋时楚有连尹、连敖等官名,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60,62)。④鲜卑人姓,见《汉书》(60,62),或系鲜卑赫连氏所改(17)。⑤北魏孝文帝时改是连氏为连氏(11,12,60,70)。⑥高车族姓大连氏后改为连氏(60,62)。⑦满(344)、蒙古(344)、台湾土著(65)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冯翊(7,17,418),上党(12,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8%。尤以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多此姓,三省连姓约占全国汉族连姓人口58%。 【人】连总,唐时福州府闽县人,咸通九年及第,善作赋(21)。 【它】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连姓曾被迫改用莲沼、莲本等日本姓。莲字中仍有连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恢复连姓(65)。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魏县、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壮族、傈僳族、土家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左传》 齐大夫连称之后。”此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出陆终 (第)三子惠连之后。” ③其又注云: “楚连尹、连敖皆官。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④又据《汉书》 云: “鲜卑有连氏。” ⑤郑樵又注: “是连氏改为连。” 《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 亦注: “是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 望出上党。

宋代有连文凤,三山人; 明代有连均,永乐进士,江西布政使。

猜你喜欢

  • 读音:Gé【综】 同阁氏。湖北随县、河南桐柏(62)、湖北钟祥(388)、台湾高雄(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通塞里

    读音:Tōngsàilǐ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吞米

    读音:Tūnmǐ古代吐蕃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学者吞米·桑布札,受遣赴克什米尔向婆罗门李敬学习声韵学,回国后,依于阗文并予简化,造成三十个字母,并编出几种文法歌诀,用以拼写吐蕃语。“吞米”,

  • 于類

    读音:Yúlèi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古诸侯国,以国为氏。一作 ‘干类’。”而其注“干类”据《路史》云: “青阳取干类氏,生少昊,后有干氏、类氏。”盖“干”、“于”

  • 兆達爾漢

    读音:Zhàodáěrhà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阿布哈

    读音:Ābùhǎ【综】 或出自金时女真人姓阿不罕氏。清镶白旗满洲领催多尔枝之妻为阿布哈氏(260)。金代女真族姓氏。属女真之 “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金世宗时有阿布哈·德甫,

  • 侯引

    读音:hóu yǐn【源】 南北朝时贺兰之余部有侯引氏,见《魏书》(60,62,242)。【变】 一作〔俟引〕(60,62)。【人】 侯引七发,北魏太祖时贺纳部将,见《通鉴》(242)。历史上代北地区

  • 捷薩木

    读音:Jiésàmù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之达芒氏(族),以 (家)族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步大漢

    读音:Bùdàhàn《中国姓氏大全》有载。其注:“步大汗”曰: “一作 ‘步大汉’。历史上鲜卑族姓氏。”详见“步大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