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ū

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建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其子孙中后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丘氏。清朝时,避孔子名讳,将“”改为“”,二姓原为一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氏,出自妫姓。春秋时期陈国宛丘、邾国若丘的居民都以“”为姓氏。

春秋时,邱姓聚居于今山东一带。晋代已有邱姓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古等地。南北朝至五代,邱姓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地。唐初又有中原邱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进入福建。宋代,邱氏称盛于福建,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邱姓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邱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为多。

邱姓历史人物有邱处机,也作丘处机,自号长春子,为全真教七子之一,十九岁时拜王重阳为师,出家为全真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召见,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邱少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抗美援朝时,为了不暴露自己部队潜伏的位置,他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一位。


【源】 ①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62)。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23)。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180)。今满族姓(344)。③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253)。④彝(130)、蒙古(344)、土家(387)、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吴兴(17)。【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86)。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②郑樵又注: “ 《左传》 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 “丘弱”,《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丘氏》 云: “邾有丘弱,后亦为 (丘) 氏。” ③郑樵又注: “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④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 载: “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 (按: 指与孔丘名字) 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 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 “”: 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 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 又 《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 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⑤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隋代有邱和; 明代有邱浚。

猜你喜欢

  • 伏侯

    读音:Fúhóu《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东汉有侍中屯骑校尉伏无忌,嗣侯爵号伏侯,为此姓之始。”可资参考。又,疑其或为 “伏俟”氏之讹。盖“侯”、“俟”形近。莫

  • 读音:nǎn【源】 系自姬姓。当为周赧王之后,以谥为氏(60,62)。【望】 长安、沛国(60,62)。【布】 云南昌宁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当为周赧王之后。” 此以谥

  • 读音:Pì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Dān【源】耼,春秋时姬姓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子孙以国为氏(91)。 【变】同聃(86),一说即耽(9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又作‘耽’),但南北皆有。耼为古

  • 何居

    读音:Héjū《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何居录越。”未详其源。

  • 阿奴普

    读音:Ē'núpǔ彝族姓氏,意为“猴氏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后或谐“猴”之音而以“侯”为姓; 或改单姓“朱”。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读音:Hé【源】 吴王阖庐之后(17,60),亦见《姓苑》(15,21,24)。【变】 一作〔闔〕(17)。【布】 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人】 阖谨,明时苏州卫人,成化举人,任知县(15,

  • 褚師

    读音:Chǔshī【源】①春秋时宋、卫、郑国皆有褚师官(为管理市场之官),以官为氏(60,62)。②系自子姓。宋共公之子段,字子石,生公孙丁及石彄,彄别为石氏,而段后有褚师子肥(7,12)。【变】一说

  • 读音:yàn齐太公后有彦氏。(见《路史》)▲<宋>彦室,叙州人,道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澄海、安徽之泾县、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

  • 读音:hú【源】 ①代北斛律氏、斛斯氏所改(60,62)。②台湾土著姓(65)。【望】 咸阳(17,418)。【布】 山西交城(350)、湖北武汉(91)、台湾(65)等地均有此姓。【人】 斛子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