鄷
【综】 源出不详。或即鄷氏,今台湾分酆、鄷为二姓。台湾多此姓(68,261)。
【综】 源出不详。或即鄷氏,今台湾分酆、鄷为二姓。台湾多此姓(68,261)。
读音:Liǎ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òng【源】 见《姓苑》(7,9,60,62)。一说,西南夷姓,栋蚕之后(17,60,63)。【望】 平原(17,418)。【布】 浙江上虞(279)、上海嘉定(351)、台湾台北(68,26
读音:sù【源】 ①周穆王之妃“盛姬殡禋祀,除丧始乐,素服西归,是曰素氏”,见《穆天子传》(60,62)。此素氏之始。②素和氏所改(60,62)。亦见《姓苑》(15,21,24)。③清时满洲人有素氏(
读音:Suān/Swan【综】 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据说,原姓张者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斗六镇溪边厝迁竹山镇时,为户籍人员误书为酸(63)。
读音:Zhá【综】 见《中国姓氏集》(62)、《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桃园、澎湖(64,68,261)、甘肃岷县、新疆疏附(62)、内蒙古东苏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有
读音:jīng lóu姓见《姓苑》。
读音:Lín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东周周平王之子姬林开,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二是以居住地为姓氏,源于子姓。商纣时期比干的儿子避难居于长林,后世子孙因以为姓。
读音:ní【音】 儿氏有而、尼二音,而分两姓,见《续文献通考》(63)。参见儿(Ní)姓。【源】 北魏时贺儿氏后改为儿氏,见《魏书·官氏志》(17,60,70,242)。【望】 河南(17,60,41
读音:Sūndūdǎi【综】 元时蒙古人姓。教化,蒙古孙都歹氏。元泰定元年任镇江路彰德翼下千户所达鲁花赤,见《至顺镇江志》(399)。
读音:Tǔhú【综】 源自匈奴。后向北方鲜卑转化的部落姓氏有:贺兰氏、宇文氏、费连氏、呼延氏、破落汗氏、吐胡氏等。吐胡疑系吐京胡之简称,吐京胡族初居吐京镇(故城在今山西石楼),在汾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