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读音:Xī奚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姓。北魏时薄奚氏、达奚氏均改奚氏。二是源自黄帝后裔,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其裔孙名仲,夏朝时担任车正一职,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史称奚仲,奚仲的后代
读音:Zǎisāng/Jayisang【综】 蒙古族姓。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沙巴尔台、巴彦尔灯、巴彦汉、都希苏木均有此姓(384)。宰桑为明时蒙古贵族首领习用的一种称号,为汉语宰相一词的转音,仅适用于非成
读音:táo【源】①桃,春秋时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东北40里),以邑为氏(60,62)。一说,桃为周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②其先食邑桃丘(故城在今山东东阿西南),因氏(7,24)。③周
读音:Dū’ěrběn【综】清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都尔本氏(260)。
读音:Shàn【源】 大食国人赡思,家居真定,元至元中累官浙西宪佥(60,399),其后或以为氏。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
读音:Qū【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诎强,汉时人,见《印薮》(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入声”部,未详其源。汉代有诎强。
读音:hán【源】 ①相传为太岳之裔,许文叔之后有函氏,见《广韵》(60)及《续文献通考》(19,21)。古有函氏国,春秋时许地(17,60)。以国为氏。 ②周官有攻皮之工,函人为甲者,或以世官为氏(
读音:Jiō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现代罕见姓”,未详其源。
读音:Rán《姓氏词典》 引 《隋书》 收载,其注称:“隋有髯多娄。” 未详其他。
读音:Chǔ褚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地为氏。据记载, 洛阳有褚氏亭。《姓氏寻源》云: 古有褚地, 居者以为氏。二是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 本自殷(商) 后人宋恭公公子瑕食采于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