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鹿桓
【综】 鲜卑人姓。北魏孝文帝时改阿鹿桓氏为鹿氏,见《魏书·官氏志》(17,27,60,70)。一说,改为桓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桓氏; 或云“改为鹿氏”。
【综】 鲜卑人姓。北魏孝文帝时改阿鹿桓氏为鹿氏,见《魏书·官氏志》(17,27,60,70)。一说,改为桓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桓氏; 或云“改为鹿氏”。
读音:Mìzàng【源】 西夏人姓。或即没藏氏(240)。
读音:Sōng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何硕色之妻为松佳氏(260)。
读音:yán【源】 相传为古帝炎庆甲之后(15,60,62)。【布】 四川万县(62)、安县(322)、河南卫辉(287)、汲县(62)、江苏武进(314)、高淳(305)、陕西城固(388)、北京等
读音:mò hè duō突厥有莫贺咄氏。(见《唐书》)
读音:Jízī【综】 彝族姓。巴哈倮姆、丁惹等家支均有吉资姓。属丁惹家支的亦称〔耶里吉资〕(375)。
读音:Yánbùgé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其中华书局版“革” 作 “草”。革、草形近似而讹误。径改。《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格勒岱。”
读音:tán【源】 少昊之后,封国于郯(故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春秋时郯子曾朝鲁。其后国亡,子孙以国为氏(7,9,12,17,60)。又,少昊氏姬姓,见《帝王世纪》;或云纪姓,见《路史》;或云己姓,见
读音:Bǐ【综】 源出不详。台湾基隆有此姓(64)。《姓氏词典》据《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èiyǔ【综】代北姓。后改为羽氏(12,21,27,63)。疑系羽弗氏之讹(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羽氏,未详其他。
读音:Bāyuètè《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清乾隆时台湾总兵哈当阿,姓此氏。”(按:把,《姓氏词典》音bǎ;又,《清通志·氏族略》收有“巴岳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