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uí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于随(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谓之随会,子孙以邑为氏(5,6,7,17,60)。③随作笙,见《世本》。女娲之臣,随姓当出此(60)。【变】隋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作隋(11,12)。【望】河南、清河(17,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随何,汉时博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涉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世本》 注云:“随作笙。(注): (随),女娲臣。随姓当出此。” ②郑樵注云: “ (随),侯爵,今随州是其地,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亦注: “春秋时有随国,楚灭之,有随氏。” 随为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③或以邑为氏。郑樵又注: “杜伯之玄孙为晋大夫,食采于随,曰随会,子孙以邑为氏。” 杜伯为唐尧之裔,其玄孙会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称士会; 食采于随,又称随会。故此当系出陶唐氏。《姓氏考略》据《潜夫论》亦注: “士会食采随,故氏随。望出河内。”春秋晋之随邑,在今山西之介休县东。

汉代有随河,护军尉; 明代有随鹍,鱼台人,仪封令; 清代有随人龙,邹平县教谕。

猜你喜欢

  • 读音:Mí【源】①古弥国在益郡(在今四川境),因氏,见《国名纪》(17)。②春秋时鲁大夫季子之后(17)。③系自姬姓。卫公孙弥牟之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6,11,12,17,60)。④北魏时鲜卑族有弥

  • 读音:rán【源】 ①夏禹之臣有然子堪,当系然姓之祖(60,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子然,子然之孙丹奔楚为右尹,以字为氏(4,7,12,17)。③纳西族姓,以豹为图腾的氏族名(432)。【

  • 阿岡

    读音:A-gǎng【综】 彝族姓。勒尔、尔基等家支均有此姓(375)。

  • 吾仕

    读音:Wúshì【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鳥浴

    读音:Niǎoyù《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通志》云: “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鸟浴。”查《通志·氏族略·以技为氏》有“烏(乌)浴”氏,其注云:“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

  • 读音:Rò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江苏武进(314)、台湾高雄(64,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藏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 读音:yǐ【源】 见《姓苑》(15,21,24)。【布】 台湾(236)、山西解县、大同(62)、平陆(298),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人】 扆昭,明时解州人,永乐庚子科举人,曾任监察御史,见《解州

  • 湖錫哩

    读音:Húxīlǐ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虎尔哈、伯都讷等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清通志·氏族略》作“瑚锡哩”,或作“瑚锡哈哩”。

  • 家僕

    读音:Jiāpú【源】 见《万姓统谱》(15)。【变】 后或改为家氏(69,91)。【人】 家仆徒,春秋时晋大夫,见《左传》(21,24,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读音:xuán【音】 又音贤(Xián),见《直韵》(80,91)。【源】 见《姓觿》(17)。【望】 弋阳(17,418)。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集韵》云: “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