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éng

【源】 ①系自归姓。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见《世本》(4,11,21)。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支孙食采于冯城(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因以为氏(9,11,12,17,60)。汉、唐之期,支派甚多,主要有:出颍川(今河南禹县一带)者,系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今山西长子一带)者,系汉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者,系汉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今河南灵宝一带)者,系西魏时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系唐时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7,60)。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④清时广西泗城府土司冯姓始于明朝(72)。⑤瑶族姓(118,119,225)。又,云南金平平安寨瑶族勒崩氏,汉姓为冯(117)。⑥京(104)、壮(109)、侗(113)、彝(130)、傣(164)、回(176,344)、蒙古(344)、土家(387)、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杜城、杜陵、长乐、始平、颍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6,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6省冯姓约占全国汉族冯姓人口56%。【人】 冯长,周宣王时柱下史,观天文之变,骊山人(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世本》 云: “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②又据 《元和姓纂》 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④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冯姓郡望颇多。《姓氏考略》 注引 《元和姓纂》云: “冯氏出颍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 出上党者,左将军冯奉世之后; 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 出京兆者,燕王冯宏之后; 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剌史冯宁之后; 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猜你喜欢

  • 格爾根

    读音:Gé’ěrgēn【综】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格尔根氏(256)。

  • 扎斯呼哩

    读音:Zhāsīhūlī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为单姓“扎”,盖取“扎斯呼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扎”而得。

  • 吐克强

    读音:Tǔkèqiá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161)。

  • 读音:yíng《风俗通》: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也。后汉有京兆尹营郃。望出咸阳。(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汉>营终,隐士。<明>营世宝,真州知州。

  • 读音:jiū【源】 与摎相通(91)。【望】 邯郸(17,60,418)。【变】 一作〔��〕(19,21)。【人】 摎乐,汉时人(7,17)。摎尚,三国时魏河南太守(7)

  • 读音:Jiá郏姓源于地名。一说是周成王姬诵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市郊北邙山),子孙中有以居住为姓。一说是郑国大夫郏张,因祖上受封于郏,于是以封地为姓。郏姓历史人物有唐代人郏滂,官六合县宰,能诗

  • 烏實拉

    读音:Wūshílā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至清,则融为满族,世居札库木地方。《清通志·氏族略》作“乌什拉”,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 读音:zhào【源】 ①见《姓苑》(9,21,24,60)和《广韵》(11)。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兆姓(256)。③彝族姓(130)。【望】 赵郡(17,60,418)。【布】 江西兴国(353)

  • 張佳

    读音:Zhāngjiā少数民族姓氏: ①满族姓。《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嘉庆时广西提督九十,姓此氏。”未道其详。②锡伯族亦有张佳氏,后改为单姓“张”。见

  • 吐胡

    读音:Tǔhú【综】 源自匈奴。后向北方鲜卑转化的部落姓氏有:贺兰氏、宇文氏、费连氏、呼延氏、破落汗氏、吐胡氏等。吐胡疑系吐京胡之简称,吐京胡族初居吐京镇(故城在今山西石楼),在汾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