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鮮于

鮮于

读音:Xiānyú

【源】 ①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后箕子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子孙因合鲜于为姓,见《风俗通》(1,7,12,17,60)。②定州鲜于氏,出自春秋时狄国鲜虞之后(60,70)。【变】 后有改姓鲜氏者(70),李氏者(21)。【望】 太原(17,418)。【布】 北京、上海、辽宁沈阳(91)、台湾基隆(68,261)、湖北宜都、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四川等地均有此姓。【人】 鲜于褒,东汉时上谷人,京兆尹(70)。鲜于枢,元时渔阳人,至元中官浙江行省都事,后官太常寺典簿(61)。


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汉族、朝鲜族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系出子姓。殷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支子食采於于,子孙因合 ‘鲜’ 、‘于’ 为氏。” ②其据《魏书》 注云:“定州丁零亦有鲜于氏。” 《姓氏词典》称: “丁零,我国古民族名,汉代丁零主要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两晋南北朝时,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 又,“丁零”,或为铁勒之别译,北魏称“高车”。

汉代有鲜于文宗; 又有鲜于辅,度辽将军; 唐代有鲜于仲通,剑南节度使; 元代有鲜于枢,渔阳人。

猜你喜欢

  • 读音:yōu【源】 ①以谥为氏(12,15,60)。亦见《姓苑》(7,9,11,60)。 ②或居幽州者,以地为氏(60,62)。【望】 京兆(17,60,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人

  • 子輿

    读音:Zǐyú【源】 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60,61)。【它】 《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均载:子舆氏系自妫姓,陈桓公生难,字子石,为子舆氏,误。参见子与氏。历史上罕见复姓

  • 下阳

    读音:xià yáng上阳、下阳、虢之二邑也,虢叔之后。(见《续通志·氏族略·补遗·以邑为氏》)

  • 读音:shōu【源】 见《姓苑》(9,15,21)。【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邵武、云南之泸水、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 转引 《

  • 读音:Sī【综】 上林中磃氏馆,见《前汉书·郊祀志》(17,62,63)。《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按:汉宫苑有磃氏馆,或以为氏; 又,疑后世以其有“磃氏”字样,遂将宫名误

  • 读音:Luò【源】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利咥

    读音:Lìxì《姓氏词典》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即乞利咥氏。” “乞利咥” 乃天竺人姓。咥,或音diē。

  • 纥突陵

    读音:hé tū líng与“纥突邻”同。

  • 諾爾

    读音:Nuò’ěr【综】彝族姓。属阿鲁家支,四川盐边、云南宁蒗等地均有此姓(375)。

  • 读音:Xī【源】 见《通鉴》(63)。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此姓。汉族姓氏。此姓系新余市公安局瑜水分局提供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收有此字,一音jī; 一音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