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傅自得生平

傅自得生平介绍

傅自得(1116~1183年),字安道,宋代泉州人。曾祖父傅尧俞,元祐间任中书侍郎。父名察,官任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奉命接伴金国使者,至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市),遇入寇的金兵,金将斡离不(音否)威迫傅察下拜,傅察不屈而被杀。死后赠徽猷阁待制,谥号忠肃。他的文章收入《至乐斋集》。>>查看傅自得的诗词古文

生平

  傅自得的母亲是宰相赵挺之的女儿,封清源郡君,赠秦国夫人。靖康初,携带儿子傅自强、傅自得、傅自修回泉州,定居在城西的涂山(今地名傅府山)。傅自得回到泉州时才12岁。

  由于父亲的功绩,傅自得补上承务郎,并三监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南岳庙,再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办案有条有理。不久,改任漳州通判。南宋初期,秦桧当权,勾群结党,想笼络傅自得为羽翼。但傅自得刚正负气,不为利禄所诱。因此,虽有政绩,并奏名上报应试博学宏词科,却被秦桧借故黜免,派他出知福建路兴化军。时衢州(今浙江省衢县)通判汪召锡诬告泉州知州赵令衿诽谤朝政,台谏徐嘉等人又上奏本诬陷赵令衿贪赃纳贿。秦桧本来忌恨赵令衿,也诬陷他与张浚、李光“谋逆”,便请旨命傅自得追究此事。傅自得奉命到泉州查清底细,实事求是向上呈报,奏请不必再置狱讯问。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病死,有人拿赵令衿之事弹劾傅自得。遂罢郡事。两年后,谏官挟旧怨重奏前事,傅自得竟被夺官,徙居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为民。傅自得在融州4年,黄祖舜把傅自得获罪的前前后后告知丞相陈文恭,才得徙居较近的潮州(今属广东省汕头市),不久又让他自便。孝宗继位,傅自得恢复旧职。知漳州,却又被谗言阻挠,改知兴化军。傅自得在朝廷向皇帝辞别的时候,举引皋陶的《辜经》,论及下层尉吏以为捕盗有赏,就乱捕平民,有的人被判死罪还不能自明。孝宗同意“无辜者不能乱治罪”。当时,朝臣正在讨论对盗贼施加重刑,也因此中止。傅自得再到兴化军后,全郡清平。后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孝期满后,傅自得再任漳州知州。不久升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副使。后知临安府。傅自得上任认真办理讼状,法办豪强劣绅,纠劾贪官污吏。但傅自得急流勇退,请命主管福建路武夷冲祐观。后来辞官回泉州。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去世,墓在南安县云谷双象峰下。

猜你喜欢

  •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云上行

    云上行,字鳌坡。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举人。官怀集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尹耕

    (1513—?)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窦俨

    窦俨(918—960)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次子。后晋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 陈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智舷

    明僧。浙江嘉兴人,字苇如,号秋潭。居秀水金明寺。晚于西郊建黄叶庵,自称黄叶老人。庵有修竹百竿,晨夕手自拂拭。有《黄叶庵诗集》。

  • 昙域

    (五代·前蜀)僧。前蜀人。贯休弟子,申天师门人。工小篆,学李阳冰。又善草书,得张旭笔意,与僧晓高并称。《十国春秋、书史会要》

  • 李著

    金真定人,字彦明。高才博学,善诗文,工字画。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第一。累迁彰德府治中。蒙古兵破城时,不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