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高蟾生平

高蟾生平介绍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高蟾的诗词古文

野史逸闻

  唐时,高蟾的诗,思路虽然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险,寓意疏淡,内涵寡薄,是诗坛上的罪人。诗人薛能曾对人说过,我若是见到高蟾,一定赏他几个耳光子。然而高蟾的《落第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诗中所表现出的安于本分,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不卑不亢的精神,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赞许。先是胡曾有诗:

  翰苑何曾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罗隐也多有指责,一些子弟也很忌恨他。然而高蟾却独独考中。前辈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有人曾说他的诗没有一定的章法。杜牧说过,长吉(李贺的字)若是按一定形式去写诗,那么一般的奴仆也能成为诗人了。这样的认识和大家的评论是差不多的。

铁事典故

  在以科举取士的唐王朝,进士一科尤其被世人看重,因而考中者所受的待遇也无疑是最为优渥的;诚然,这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人为的“猫腻”。尤其到了晚唐时期,科举场上那徇私舞弊的弊端日益显露,这在诗歌中便有着大量的反映。入选《千家诗》里的高蟾七绝诗《上高侍郎》,①则是其中颇为著名的一首。

  出身于河朔间贫寒家庭的高蟾,天资聪颖,性情倜傥,讲究为人的气节;当时有人无缘无故地想拿千金来资助他,但他断然予以拒绝,说他即便是饿死也不会接受对方这不明不白的礼物。因此,他这光明磊落的行为,自然引得了一些人的敬重。他跟著名诗人郑谷郎中结为好友,而且郑在酬赠诗里都是一再称他为高先辈的,尽管高蟾在参加进士考试的路途上却一再受挫。由于心中多年来不得意的情感郁积,那年在省试后,高蟾遂爬上考院墙壁并挥笔题写了一首诗,用以抒发他这久久难平的愤懑之情:

  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虽然高蟾这首颇带怨愤和瞻望的诗起到了一定作用,以致人们也大多认为这次考试确是有些不公,然而,结果却仍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高蟾仍然只是失意而归。这样一来,他也只能有想像京城长安曲江边会宴时观者如云、中举者极为荣耀的场景的份儿了;为此,心里有着无限酸楚和怨愤的高蟾,当下遂向高侍郎赋赠了一首诗道: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得第者平步青云,自己则由于不公平合理的竞争而落选;想像着那很为喧哗热闹的宴会,而他自己则无疑就更为落寞了。但即便如此,他也决不胁肩谄笑以取媚于当权者,使自己获取某些世俗方面的利益。他这不亢不卑的诗作,既有对时局的控诉,更有对自身才具的自信,尽管他在诗里也显得不无孤高。高侍郎在仔细研读了它后,就颇为同情他的遭遇。至于高蟾另有诗中所说的“颜色如花命如叶”云云,当然也是他那悲愤心情的微妙反映罢了。

  一再欣赏着眼前这首好诗,高侍郎觉得这士人高蟾委实是很有水平的,就真正想帮助他了;于是高侍郎向一干王公大臣极力举荐高蟾的出众才华。第二年,也就是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适值李昭知贡举,由于高侍郎的大力推荐,经过了十年磨难之后的高蟾终于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在昭宗年间(896年前后),高蟾还做到了御史中丞这较高的官职。

  按:① 关于此诗题,《全唐诗》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侍郎,《千家诗》注称为高骈,可从,故本文即以此行文。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则从《唐才子传》作“马侍郎”,恐不确。

生平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 “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下第出春明门》)又曾题诗省墙间:“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分外(一作‘次第’)吹”(《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进士。唐昭宗乾宁年间,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贯休友善,郑谷有《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贯休有《避地寄高蟾》诗。高蟾工五、七言律绝,多写感事愤世、嗟老伤怀的悲慨,较好的有《金陵望晚》、《晚思》、《途中除夕》等。其压卷之作是揭露抨击晚唐科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高蟾诗》1卷。 《全唐诗》卷668亦将其诗编为1卷。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大多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这和曹邺、刘驾、邵谒等以五言古诗为主者不同,又是一种创作倾向。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猜你喜欢

  •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张鸣善

    张鸣善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 云表

    唐末诗僧。僖宗时于南昌讲《法华慈恩大疏》,听者甚众。晋陵僧可周从其学。又曾游江陵楚王城,齐己有诗赠之。事迹散见《宋高僧传》卷七、《白莲集》卷六。《全唐诗》存诗1首。

  • 章楶

    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俞益谟

    字嘉言(1653—1713),号澹庵,别号青铜。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因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宁夏。15岁入学,20岁中举,次年登进士。

  • 嵇含

    嵇含(公元263年—306年),字君道,家在巩县亳丘(今河南省巩义市),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人,嵇康的侄孙。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晋光熙元年,年四十四岁。陈敏作乱时,被荐为广州刺史。刘弘死后,嵇含留领荆州。嵇含素与司马郭劢有隙,司马郭劢乘夜杀害了嵇含。嵇含的著名作品不多,包括了三首五言诗《登高》、《悦晴》、《伉俪》。虽然《隋书·经籍志》录有《嵇含集》10卷,但已佚失。永兴元年(304年)著有《南方草木状》一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

  • 朱万年

    朱万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与赵师????同时。事见《白獭髓》。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韦承贻

    京兆杜陵人,字贻之。韦博子。懿宗咸通八年进士,授校书郎。僖宗乾符中,官至主客、户部员外郎。能诗。

  • 王以宁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