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陈克生平

陈克生平介绍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查看陈克的诗词古文

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

猜你喜欢

  • 熊太古

    元明间豫章人,字邻初。熊朋来子。文宗至顺二年乡贡进士。官至江西行省员外郎。元末兵起,太古力陈守御计,当事者不能从,遂弃官去。入明不仕,隐储山。工画。有《冀越集记》。

  • 薛沆

    僖宗时人。约于僖宗乾符末至中和初为庐州刺史。事迹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句。

  • 崔郊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 自在

    (741—821)唐僧。湖州吴兴人,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 刘处玄

    刘处玄,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随山派创派者,字通妙,号长生子,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武官庄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侍母至孝,夙愿修道,因母在不敢违,清静固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其母去世后,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 李播

    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789~?)当时诗名甚著,白居易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其人之诗传世者甚少,《全唐诗》卷四九一仅录存其《见志》诗一首,又《全唐诗》卷七七三有署名李播的一首五绝《见美人闻琴不听》。白居易在自己的《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一诗中引用过李十九播《悼故妓》中的两句:“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

  • 朱紫贵

    朱紫贵,字立斋,长兴人。贡生,官杭州府训导。有《枫江草堂诗稿》。

  • 颜粲

    生卒年不详。德宗建中年间登进士第。见《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2首,内《吴宫教美人战》一首一作吴秘诗,归属未定。《全唐诗外编》补联句1首。

  • 惟审

    诗僧,与灵一同时,约于玄宗天宝间至代宗初年在世。有关事迹据灵一诗考知。《全唐诗》存诗3首。

  • 周铨

    字升逸,浙江钱塘人,苏州籍。诸生。著有《东冈诗钞》。○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然及发言为诗,逸情云上,直欲希风开、宝以仰窥汉京,友生中不易才也。五十馀不肯见人,惟家方舟与余过之,谈谐不倦。予通籍归里后,并不能一见矣。时或议其为僻、疑其为矫,余益重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