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裴耀卿生平

裴耀卿生平介绍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为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又改任尚书右仆射,后改左仆射。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查看裴耀卿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裴耀卿自幼聪敏,后考中童子举,二十岁时便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相王府典签。相王李旦对他非常器重,让他与府掾丘悦、文学韦利器一同在王府轮值,以备顾问,称为学直。

累职升迁

  景云元年(710年),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裴耀卿被授为国子监主簿,后历任詹事府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司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命裴耀卿为长安令。当时,长安县实行配户和市法,以官府名义按户征购财物,百姓深受其苦。裴耀卿到任后,改征豪富之家,并预先支付钱款,杜绝奸邪欺瞒的弊病。他在长安任职二年,宽严得当,离任后受到百姓怀念。

  开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担任济州刺史。不久,唐玄宗封禅泰山,路经济州。裴耀卿在正税外临时加税,但是处置得当,既接待了皇帝,也没有过重剥削百姓,得到唐玄宗的赞赏。此后,裴耀卿历任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

  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率军攻打契丹。裴耀卿作为李祎的副将,携带二十万匹绢帛前往奚族部落,赏赐立功奚官。他认为番族见利忘义,必会对自己加以劫掠,于是命部下提前出发,分道同时前去,只用一天时间便把全部财物发送完毕。当时,突厥、室韦等族果然在交通要道上伏兵拦截,但裴耀卿早已返回。

担任宰相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关中久雨,长安发生饥荒。唐玄宗准备移驾洛阳,特意召见时任京兆尹的裴耀卿,询问赈灾之策。裴耀卿分析当前形势,建议疏通漕运,征调江淮粮赋,以充实关中。唐玄宗对此非常赞同。十月,裴耀卿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裴耀卿升任侍中。当时,他沿黄河建置河阴仓、集津仓、三门仓,征集天下租粮,由孟津溯河西上,三年时间便积存粮米七百万石,省下运费三十万缗。有人劝他将省下的钱财交给皇帝,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却奏请唐玄宗,将这笔钱款充作官府的和市费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中书令张九龄却为严挺之辩护。唐玄宗认为张九龄结交朋党,罢去他的宰相之职。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素受李林甫的嫉恨,也因此事牵累,被免去相位,改任尚书左丞相(虚职),封赵城侯。

两谏玄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被判为死罪。唐玄宗为他减刑,命杖打六十,流放古州。裴耀卿进谏道:“刺史、县令是一方父母官,受到民俗风化的瞻望,当众受辱,不符合尊敬官长、树立风气的宗旨。如今正值盛夏,若受杖刑,则必九死一生。请陛下停止杖刑。”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为嘉奖盖嘉运击败突骑施之功,任命他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抵御吐蕃。盖嘉运却依恃战功,日夕宴饮,不及时赴任。裴耀卿进谏道:“盖嘉运虽然精劲勇烈,但骄傲自大,不足以成事。如今盛秋正是加强边防之时,盖嘉运却沉溺于酣饮,自以为无事,陛下不可不加以注意。若不能调换将帅,那就应下诏严命,督促他限期到任。”唐玄宗选择催促盖嘉运赴任。后来,盖嘉运果然无功而回。

晚年生活

  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改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又改任左仆射。

  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病逝,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

轶事典故

  裴耀卿曾上表朝廷,认为封禅如若扰民就不算完满成功。东封结束后,唐玄宗在宋州宴请随驾官员,对宰相张说盛赞三位地方官,其中便有裴耀卿。唐玄宗还将裴耀卿的表文带在身边,提醒自己要爱护百姓。

家庭成员

父亲

  裴守真,官至邠、宁二州刺史。

兄弟

  裴子余,官至给事中。

  裴巨卿,官至卫尉少卿。

  裴幼卿,官至洛阳县尉。

  裴侨卿,官至起居郎。

  裴春卿,官至太子中允。

  裴昱,官至鼓城县令。

儿子

  裴遂,官至太子司议郎。

  裴泛,官至梁州都督。

  裴汯,官至秘书少监。

  裴综,官至吏部郎中。

  裴皋,官至给事中。

  裴延,官至通事舍人。

猜你喜欢

  •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邹梦遇

    饶州乐平人,字元祥,一作子祥,号艮斋。邹近仁从子。为杨简门人。以词赋荐于乡。极为简所称许。

  • 倪道原

    安仁人,字太初。以明经就试,不第。工诗文,好游览山川,所至吟咏弗辍。后没于都下,朝廷贵重而葬之,题曰江南吟士之墓。有《太初集》。

  • 文信

    文信字道元,永嘉人。

  • 郑鲜之

    ( 364—427)南朝宋荥阳开封人,字道子。郑浑玄孙。起家桓伟辅国主簿。刘裕起兵,累迁右长史,转奉常。性刚直不阿,初刘裕任晋相,时或谈论,人不敢难,惟鲜之未尝宽假,要裕理屈,然后置之,时人谓为“格佞”。及刘裕代晋为宋武帝,迁太常、都官尚书,在帝坐,言无所隐,人甚惮之。卒官尚书右仆射。

  • 王畦

    王畦(生卒年不详),字季耕,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王都中之子,王畛弟。元至正间,以国学生出为江浙行省宣使,出入于吴中,是倪瓒云林隐居的座上客。《元诗选·三集》录其诗十二首。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小传。

  • 郑兼才

    郑兼才(1758~1822)字文化,号六亭。福建德化三班硕杰人。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是福建名解元之一,《台湾县志》、《台湾府志》纂修者。

  • 睢玄明

    睢玄明,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一说即睢景臣。约公元一三三0年前后在世,今见散曲咏鼓,甚佳。

  • 于伯渊

    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他的杂剧至今可知者有六种,即《丁香回回鬼风月》、《白门楼斩吕布》、《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吕太后饿刘友》、《莽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于伯渊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吕·点绛唇〕《忆美人》,反复吟咏一位美妓,浓态极妍,或可表现其“翠柳黄鹏”的风格(见《太和正音谱》),又是作者本人“翠红乡,风月无边”生活经历的真实注脚。

  • 杨倓

    杨倓(603年-618年),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长子,立为燕王,字仁安。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606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涙。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之后,也被宇文化及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