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制成“万年青”号轮船

清朝制成“万年青”号轮船

在215年前的今天,1809年6月10日(农历1809年4月28日),清朝制成“万年青”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1809年6月10日清朝广州船政局制成“万年青”号轮船。这是我国造船史上自制的第一艘火轮船。1937年6月11日英国数学家芒德福诞生于英国撒塞克斯郡。芒德福创造性的应用了不变式论的几何意义,建立了一门新学科——几何不变式论。芒德福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代数曲面理论。由于芒德福在代数几何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荣获了1974年度的菲尔兹奖。

1869年6月10日,清朝福州船政局制成“万年青”号轮船。这是我国造船史上自制的第一艘火轮船。中国的造船工业始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一批洋务派人士,他们在战争中对西方近代工业技术的产物——船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于1863年1月28日制成中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黄鹄号”。 1868年,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中国造船工业的真正兴起还在福州船政局的创立。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869年6月,福州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该船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150匹马力,航速10节,木壳,用银16.3万两。此后到1907年止,船政局共制造舰船40艘,总吨位4.7万余吨,占清末全国造船总数的74%。中国第一批技术工匠也随之诞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造船了。船政局在办厂过程中,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在造船技术方面则逐渐有所提高。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日意格总监下造船

延伸阅读:中国海军的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始末

延伸阅读:中国海军的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始末

19世纪60年代,部分有识之士,强烈地感受到外来侵略者坚船利炮的严重威胁,提出以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1866年7月14日,福建船政经清政府正式批准创办,目的是引进西方技术,建造现代战舰,组建海防水师。8月19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到福州马尾选择厂址。经过左宗棠的周密考虑和不懈努力,船政筹备工作初露端倪。福建船政于1866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正当船政紧张筹办之际,清廷下令调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2月1日,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加紧进行基础建设。 至1874年, 大体建成马尾造船厂。

福建船政创办建成后,首先开始造船。万年青——武装运输舰,福州船政局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号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自己研制并制造的近代船只。,1868年1月18日,沈葆桢主持第一艘木质兵舰“万年清”号的龙骨安放典礼,耗时一年六个月的工时,于1869年6月10日完工。“万年清”号系木壳蒸气轮船,长76.16米,宽8.9米,吃水4.54米,排水量1370吨,马力150匹,螺旋桨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 造价白银16万3千两。同治八年(1869年)6月10日,在沈葆桢的苦心经营下,在全体船政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9月25日,沈葆桢登船试航试炮成功,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1869年9月26日,在没有外国人引港的情况下,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轮机战舰“万年清”号出海试航。它由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位轮船管驾贝锦泉驾驶出海,他是驾驶中国自己建造的蒸汽兵舰的第一人。尽管海上狂风大作,巨浪汹涌,但舰上各战位齐心合力,协调一致,舵手、轮机、炮手、 水手等配合默契, 首航喜获成功。

11月8日,时任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原奉清政府之命登船出海,验收国产第一舰。贝锦泉指挥若定,船体坚固牢实,轮机运转轻灵,舰炮轰鸣,震耳欲聋,展现出中国水师誓死捍卫祖国海疆的大无畏气概。“万年清”号无论吨位还是功率,都大大超过同期日本造的“千代田”或“清辉”号。“万年清”号的建造成功是中国掌握近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重要标志。万年青——武装运输舰,福州船政局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号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自己研制并制造的近代船只。1868年1月18日安放龙骨,耗时一年六个月的工时于1869年6月10日完工,造价白银16万3千两。首任管带为原“华福宝”船长贝锦泉。该舰木质船身无装甲,长238英尺,宽27.8英尺,吃水14.2英尺;排水量1,370吨。两座燃煤锅炉,配置由法国进口的往复式蒸汽主机,有580匹马力;风帆总面积8,660平方英尺,顺风航速约15节;乘员100人,装有六门5.5英尺炮。

1887年1月20日该舰在上海吴淞口外之东沙洋面遭英国京申公司商轮碰撞沉没,“万年清”舰死七十余人并淹没京饷公文等;后经调查责任在英方由英航商赔偿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