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上的今天>湘潭才女张默君出生

湘潭才女张默君出生

在140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5日(农历1884年8月17日),湘潭才女张默君出生。

张默君(1883-1965),原名昭汉,字漱芳,湘乡龙洞人,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教育家。张默君的父亲张通典是前清举人,工诗文,才气纵逸,清光绪年间曾协助曾国荃督办两江学务。其母亲何承徽亦通今博古,有“海内女师”之称。她是湘乡县人眼里的“神童”,秋瑾心里的至交姐妹,《江苏大汉报》的女记者、女社长,孙中山口中的“年轻有为女青年”……

1884年10月5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初六)出生在湘乡二都湘西乡(今龙洞乡)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初名昭汉,乳名宝螭。1965年1月30日因胃癌在台北空军总医院病逝,享年81岁。

劝说女性“放足” 8岁写《天足吟》

受父母的熏陶,张默君启蒙极早,被视为“神童”。她2岁识字,3岁开始读诗书,4岁读《唐诗三百首》并作联语,6岁进私塾,通读经史子集,临摹碑帖。

小小年纪的张默君“早熟”,她反抗姐姐缠足,似成人般痛斥缠足的残忍,畅谈放足的理由,让反对者无话可说。甚至连她父亲都不敢相信此话是从一个小女孩口中说出。

8岁那年,张通典任江南水师学堂提调,赞助美国牧师在上海发起“天足会”,把会章和劝告文件寄到家中,张默君还恳求母亲出资印刷10万份,劝说人们“放足”。此事一经宣传,“放足”妇女百万,当时一秀才撰歌嘲讽:“湘乡县,堂堂张,截观音,赫赫威灵扬。”8岁的张默君闻之,提笔写了一首《天足吟》:“悲悯人天动百神,看从苦海起沉沦。秉彝毕竟同攸好,还尔庄严自在身。”此诗意为“回敬”,将写“怪歌谣”嘲讽她的秀才噎得够呛。乡人为之震惊,认为此女日后不凡。

中国第一位 高等教育典试女委员

1906年,张默君与父亲同时加入同盟会,认识秋瑾,两人大谈“兴女权,启民德”,成为至交。1912年,张默君与谈社英、汤国梨等成立“神州女界协济社”、“北伐队”,募捐到5万元款项,支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受到孙中山的嘉奖,被称为“年轻有为女青年”。

1918年,张默君赴欧美考察女子教育,回国后复任江苏省立一师校长,主持《上海时报》“妇女周刊”版。1929年,她成为国民政府第一届考试委员,后被聘为高等教育典试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典试女委员。在1932年的全国考试结束放榜之日,男女试士共2482名,录取103人,无一女性,张默君在办公室伏案痛哭。典委召开特别会议,议请国府增改《考试法规》,要优待女性,降低分数录取,她闻讯以“男女平等”申辩。第二届考试时,两名女性入榜,她兴奋得亲笔题诗赠送,写下:“一日声明四海知,千秋旷典重明时;秉彝毕竟同攸美,漫说男儿胜女儿。”

张默君的经历始终是不卑不亢的,如那句“默君倒是切实做事,不曾哗众取宠的”。她写了很多诗词,也作了很多书法,都有点“南社的味儿”。她的人生也是文学人生,在坎坷的生活中练就了笔耕不辍。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