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白而厚腻,苔上津液较多,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多由于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停聚所致,宜温中健脾,化湿祛痰。
指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合,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等。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其具体配用见
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本症多见于热盛、痰盛的喘证。参见火喘、痰喘、齁喘、息粗条。
【生卒】:1861~1927【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廉臣,浙江绍兴人。曾任绍兴医学会会长,创办《绍兴医药月报》,自任副编辑。在学术上思想少保守,不墨守老师传授的方法,主张凡有利于发展中医学术的
出《神农本草经》。即斑蝥,详该条。
证名。指呼吸喘急,喉间有痰鸣者。后世多称为哮或痰喘。《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类经》卷十三:“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
书名。3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为胎前诸病;卷3为产后诸病。全书内容比较简要。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民族药著作。贺廷超等编。载药224种。按彝医传统用药习惯分为肉、鱼蛇、虫、胆、骨、油、血、心肝肺肠、肾鞭胎卵、分泌物、皮毛、排泄物等12类。并介绍每种药在其它民族医的用药情况,主治、性味、功效等的异同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生于颧部的疽。由阴分积热而成。患处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初起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余治法见无头疽条。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