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齐与剂同,限剂、分剂的意义。本篇强调要根据病的部位而确定针刺的浅与深,必须有限度和分部,不然就是违反刺法,故名。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医鉴》1卷,已佚。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淋病症状之一。慢性淋病时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棉花纤维样物浮游于尿中,由包皮垢、上皮细胞、脓球等构成,故名。详淋病条。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苍术四钱,防风二钱(一方加麻黄一钱)。加生姜七片,水煎服。治挟风泻痢,脉弦,头微痛者。
治法。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方法。肝气上冲于肺,肺气不得下降,常出现两胁窜痛,气喘不平,脉弦等症。用清肃肺气使肺气下降,肝气也随之条达疏畅。常用药如桑白皮(吴茱萸汁炒)、苏梗、杏仁、枇杷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