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陷
见中气下陷条。
见中气下陷条。
见《本草纲目》。为韭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肺气失却清肃下降功能的病机。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如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影响清肃下降,可出现咳嗽、痰多、气促、胸膈胀闷等证候。久患咳嗽的病人,肺气损伤,肃降失常,可进一步导致肺气上逆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又名玉门不闭、阴门不闭、产门不合。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多因胎前失于调养,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或产时伤及产门破损所致。气血大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等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抱一。平湖(今浙江平湖)人。先学儒,以文学在当地闻名,精于治疗痘疹,对于贫苦人家,不避风雨前往诊视。
指人体腿、臂、臀等较肥厚的肌肉,其坚实、丰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类经》:“大骨大肉,皆以通身而言。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取脐中及其上下左右各1寸为奇穴,定名脐中四边。主治慢性肠炎,
五脏之使。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正骨八法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一手或双手握住骨折或脱位之骨的远端,根据不同情况,或从下向上端,或直端、斜端,或从外向内托,使离位之骨,端正复位。托者,有端托和提托之分,常用以治疗轻度的颈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