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不寐

不寐

病证名。出《难经·四十六难》。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之症。《景岳全书·杂证谟》:“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不寐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症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因中气虚弱者,症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治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因心脾两虚所致者,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也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详各该条。内邪滞逆者,又有痰浊内阻、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猜你喜欢

  • 冻死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

  • 冷心痛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因寒所致的心痛。症见心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肢冷,溺清不渴,脉迟微细。治宜温化为主。《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外受寒,当温散;内受寒,当温利;久则寒必郁,当疏解

  • 伤肉

    伤食之一。《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肉,轻者山楂,阿魏;甚者硝石、硼砂。伤狗肉,杏仁、山楂。”《张氏医通》卷二:“伤诸肉食,用草果、山楂。”亦

  •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 溪温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 医经溯洄集

    医论著作,1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收医论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贯彻源流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他根

  • 侠白

    经穴名。代号LU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阴肺经。位于上臂前外侧,平腋前纹头下4寸,当肱二头肌外侧沟处;或于尺泽穴上5寸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心痛

  • 女科指掌

    书名。5卷。清·叶其蓁撰。刊于1724年。本书分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五门,系作者引录前人妇科著作,参以己见编成。叙述每种病证,首先编成歌诀,其次分析病证,介绍治法。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

  • 温肾

    又名温水脏、煖水脏。属补阳法之一。即用温性药物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虚损,命门火衰。症见腰痠膝软、阳痿早泄、自汗怕冷、虚喘耳鸣等。参见补阳条。

  • 抚芎

    见《丹溪心法》。为川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