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日草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胁痛等症,热邪介于半表半里。治宜小柴胡汤。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病名。即喉关里部喉痈。多由肺胃热蕴,痰火邪毒上冲咽喉所致。症见喉关之内及其周围漫肿疼痛,继之焮红高肿,颈部臖核,吞咽困难,汤水难入,甚则肿塞咽喉,疼痛增剧,呼吸困难,寒热大作,呛咳痰鸣(《中医喉科学讲
见《广东中草药》。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眼睑。详胞睑条。
指涕、泪俱出。《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白术一两,白芷、羌活各五钱,黄芩、滑石、牵牛子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半。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百丸,临卧茶水送下。治眵多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故《金匮真言论》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灵枢·脉度
出《本草纲目》。即脐带。详该条。
【介绍】:明儿科医家。字恭叔。继家学,於1480年由江西南昌客居湖北罗田,医术大行。尝剖析钱乙、陈文中治痘之别。取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之义。以精于痘科诊治而闻名。子万全,承家学,搜其平日医论,编入《万密